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1862~1895)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晚清史 清史 政治史 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 军事史 近代史 2018
发表于2025-02-22
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1862~1895)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也不是精装的书,为什么定价这么贵
评分虽然自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湘军集团崛起后,到北洋集团,地方势力确实对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产生了很大冲击,但是,清中央政府采取了较为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清廷在较以前有所分权的情况下,仍在较大程度上和较大范围内维持了自身的权力和控制力,并未出现地方政府极大分权、中央政府控制力极大减弱的情况,晚清时期并未出现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清廷“以淮制湘”策略及其对权力格局的宏观调控,使李鸿章及其淮系集团的控制力,在湘军集团势盛之时得到较大提升,促使“湘淮互制”格局确立。清廷为了确立和巩固“湘淮互制”的局面,在西北作战中对左宗棠的扶与抑并用之策,“湘淮互制”策略在中枢权力斗争中继续演化,表现在“甲申易枢”前后清廷强化对湘淮互制局面的培育、强化“湘淮互制”背景下淮系集团的转变与海防论的提升。
评分邱老师项目结项报告,思路延续博论,意图提出动态地观察晚清权力格局变迁的观点。史观突破不大,细节之处见功力。第七章对叶志超和徐邦道形象的重新考证,恍惚有读天朝的崩溃的感觉。近代史上的人和事,不在于彼时彼地如何,而在于后世人希望它呈现什么模样。
评分老佛爷当真是政治大师,通过人事权与财权,并利用湘军集团与淮军集团以及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相互制约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此之外,老佛爷还利用外交事件分化并打击政敌,利用天津教案搞臭了曾文正公,在中法战争时甲申易枢一举击溃恭王集团,迫使李鸿章彻底倒戈,从此以后唯老佛爷之命是从。当老佛爷驾崩后,没人能维持这种央地平衡,大清也就完了,正如大唐在文官、宦官与藩镇之间的平衡解体后走向灭亡一样。当然,这样的斗争虽然能维稳,但对一个转型中的国家并非好事,甲午输得一败涂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人能任事负责,到处都有掣肘。
评分虽然自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湘军集团崛起后,到北洋集团,地方势力确实对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产生了很大冲击,但是,清中央政府采取了较为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清廷在较以前有所分权的情况下,仍在较大程度上和较大范围内维持了自身的权力和控制力,并未出现地方政府极大分权、中央政府控制力极大减弱的情况,晚清时期并未出现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清廷“以淮制湘”策略及其对权力格局的宏观调控,使李鸿章及其淮系集团的控制力,在湘军集团势盛之时得到较大提升,促使“湘淮互制”格局确立。清廷为了确立和巩固“湘淮互制”的局面,在西北作战中对左宗棠的扶与抑并用之策,“湘淮互制”策略在中枢权力斗争中继续演化,表现在“甲申易枢”前后清廷强化对湘淮互制局面的培育、强化“湘淮互制”背景下淮系集团的转变与海防论的提升。
邱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本书通过对清同治、光绪两朝地方督抚群体结构和人事嬗递状况之梳理,着重分析了同光督抚的特性及其对晚清政局的影响。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和镇压捻军起义的过程中,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首的湘淮集团趁势崛起,而清廷通过“扶淮抑湘”到“湘淮互制”,确立了“湘淮分立”的调控路径。双方博弈的结果,最终导致湘淮集团由同治元年(1862)的全盛时期进入光绪二十六年(1900)全面衰落的态势,地方实力集团呈现出从湘淮集团向北洋集团转换(1862~1900)的政治格局。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1862~1895)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