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幼坚,1947年生,成长于广州,社会活动家。出身革命干部家庭,父亲是著名作家。1966年高三毕业遭逢“文 革”,后作为知青赴粤北山区务农,1979年返回广州,次年生下独生子郑远涛。曾任《广州文艺》副主编、《源流》副总编。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志儿子的母亲。2008年成立中国首个以同志父母为主体的非政府组织——同 性 恋 亲友会并任会长三年半。2012年以独立公益人身份面向社会。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数百次,在院校、社区、企业举办讲座数百场。出席各地同志亲友座谈会、防艾滋病经验交流会,并通过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被人们称为“吴妈妈”。新浪、网易博客“三色堇吴幼坚”访问量1500万人次,新浪微博粉丝16万人。获选为第七届中国彩虹媒体奖2017年度致敬人物。
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 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撰写推荐语或作序。
生活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中,每一个性少数群体成员都必然地要经历一段艰苦而漫长的疑惑、挣扎、探索与自我接纳的历程。像被埋在地底深处的种子,需要忍受无数的黑暗中的孤独与焦灼,才有可能逐渐吸收周围的水分和养料,壮大自己内心的力量,一点点地突破泥土砂石的重重阻隔,...
评分一点说明:一位中年语文教师认真阅读《彩虹》后,写来七千字读后感,10月20日我在新浪博客发表,被推荐到博客首页。为让更多异性恋读者了解《彩虹》,我与女教师商议,由我将她的长文转发豆瓣,利用这一平台,为LGBT发声。 她 吴阿姨:您好!终于读完《彩虹》并写了自己的看法...
评分 评分我任同性恋亲友会会长期间,男同阿乐曾是志愿者,我们一起参加过许多公益活动。不久前他邮购《彩虹》,来信说:“这书不错,这几年不爱看书的我能安静地阅读。”7月22日,他写来读后感供我发博客微博,并委托我在豆瓣转载。 论“老腊肉”同志的自我修养 作者:阿乐 7月初购书至...
评分我们终将像水一样溶于水。
评分《彩虹》所写大部分是吴幼坚亲身认识、多次会面的人(好几位我也见过),其余是她以电邮电话交流的朋友。她本行是编辑,人生阅历不浅,写作经验却有限,笔下题材既然每每涉及主人公横跨十廿年乃至几十年的生命历程,虽数易其稿,种种技巧不尽完美之处仍在所难免。这些故事据实写来,有时线条欠分明,描写乏诗意,惟愿读者和我一样感受到她那一份诚。纪实总会静静呈现一种独特启示,有些故事温暖人心,有些不乏深刻之笔,有些揭示的悲剧实在惊心动魄。中国年轻人的教育与思维方式,跟上一代之间的断层几乎普遍地不可弥合,但双方并非没有可相遇的地方——本书里就有不少予人希望的实例。五星支持。
评分《彩虹》所写大部分是吴幼坚亲身认识、多次会面的人(好几位我也见过),其余是她以电邮电话交流的朋友。她本行是编辑,人生阅历不浅,写作经验却有限,笔下题材既然每每涉及主人公横跨十廿年乃至几十年的生命历程,虽数易其稿,种种技巧不尽完美之处仍在所难免。这些故事据实写来,有时线条欠分明,描写乏诗意,惟愿读者和我一样感受到她那一份诚。纪实总会静静呈现一种独特启示,有些故事温暖人心,有些不乏深刻之笔,有些揭示的悲剧实在惊心动魄。中国年轻人的教育与思维方式,跟上一代之间的断层几乎普遍地不可弥合,但双方并非没有可相遇的地方——本书里就有不少予人希望的实例。五星支持。
评分我19年通过亲友会知道了吴幼坚老师的书。之前我是想着可能等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实在拖不下去了,我再跟家人出柜。但接触了亲友会后,我听到了很多故事,也去看吴幼坚老师的书,我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多了,也看到了其他LGBT群体走过的路,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想法,知道了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所以在2020年新年28岁的时候跟家人出柜了,并且获得了家人的支持。谢谢吴幼坚为我们LGBT群体做的努力,谢谢她记录了这么多故事,让我们能看到历史,也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
评分看见真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