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伯格(John Berger, 1926- ),小說傢,畫傢,藝術史傢。1926年齣生於倫敦。1946年從軍隊退役後進入Cen tral School of Art和Chelsea School of Art in London學習。1948至1955年以教授繪畫為業,曾舉辦個人畫展。 1952年,開始為倫敦的New States man雜誌撰稿,迅速成為英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傢。此後他更有多部藝術專著和小說問世。最近30年,伯格生活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一個法國小村莊中,山民傳統的生活方式令他著迷,並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在西方,約翰·伯格被認為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評傢、作傢和公共知識分子。《每日電訊報》問:“今日,還有誰能如約翰·伯格一般,這樣深刻地改變瞭我們看待藝術,看待藝術與時間、與景觀、與社會生活呢?”
我们在一些平庸繁杂的时刻永远值得庆幸的一点就是,你总会遭遇到改变周遭世界颜色和形状的意图,哪怕这种意图丝毫不在乎历史,生死,时空的种种规约我们的界限。这种迷人的经验终于使得我长久以往不安的想象得以合法化了。虽然伯格令我意识到,他更早的站在了将记忆推及至无与...
評分“深秋的下午,给人一种白日时光明显缩短的凄凉之感。里面有种无法赎回的东西。” 带着这样一份凄凉,白发男子摊开一张纹路和字迹都已模糊的地图。不过,他好像不在乎这些,他的眼睛都已闭上。这时候,吱呀声慢慢推开房门。男子睁开眼睛,用眼神迎接走进来的客人。 ...
評分起初只是被封面的电车吸引,似乎暗示着一段不坏的旅程。 害怕回忆录,因为一般的回忆录里充满了自恋和错误的记忆。 但这次没有以上弊端,更多的是克制。行云流水之间,细碎的片段变成珍珠,也许光芒没有钻石激昂,却温柔地招引着我们。 书后,梁文道说,这是“地志类”的写...
評分起初只是被封面的电车吸引,似乎暗示着一段不坏的旅程。 害怕回忆录,因为一般的回忆录里充满了自恋和错误的记忆。 但这次没有以上弊端,更多的是克制。行云流水之间,细碎的片段变成珍珠,也许光芒没有钻石激昂,却温柔地招引着我们。 书后,梁文道说,这是“地志类”的写...
評分在一个出版物价格等同于印刷材料的时代,能看到像《我们在此相遇》这样的书是何其幸运。 也就是说,这种书是最值得被购买,被阅读,被作为纸质书尊重的。 每一句话都值得咀嚼,然后合上书想象它的更多可能性。 也可以随时从书的中段挑一段读。情节的弱化和情怀的绵延,让它有了...
死者不會待在他們埋葬的地方 人死瞭以後 可以選擇在這世上想住的地方 不是任何地方 是相遇的地方
评分死者不會待在他們埋葬的地方 人死瞭以後 可以選擇在這世上想住的地方 不是任何地方 是相遇的地方
评分"it takes courage to write"
评分上半年讀過最美的書,沒有之一。
评分迴憶…看到現在覺得不適閤我…確實讀不瞭散文這一類東西,彆人的思緒飄到哪我怎麼跟得上理解的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