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都華.凱利
生於一九七二年,自十五歲起開始研究失落瞭的文學作品。以一級榮譽學位畢業於牛津大學巴利奧爾學院。凱利長期為《星期日蘇格蘭報》(Scotland on Sunday)和《詩歌評論》(Poetry Review)撰寫文學評論,《不見天日之書》是凱利的第一部著作。
譯者及審譯者簡介
審譯者
李奭學
東吳大學英文係學士,輔仁大學英國文學碩士,芝加哥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副研究員。
林嘉彤
美國芝加哥大學泛人文學碩士、現任國立颱北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譯者
盧葳
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係,在校期間專攻上古文明史。現為《中國收藏》雜誌社編輯。
汪梅子
畢業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係。現為翻譯。
《不見天日之書》是一本關於佚書之作、是一本關於書的悲喜劇,也是一個關於文學的偵探之旅。從紙草到光碟,從手抄本到網頁,我們一直努力為人類智慧與靈魂尋求永恆的流傳媒介,企圖保住那些「命懸一線」的遺產──雖然這是一場不可能打贏的戰爭,失落不是反常,不是背離,而是常態,是規律,是不可逃脫的必然。而失落的書總是給人某種圓夢的衝動,就像是一個你從不敢開口邀舞的對象,就因為它在想像中是十全十美而更顯迷人。
書中提及的作者很多都為我們所熟悉,但他們的某些作品卻極可能永遠也沒有辦法讀到。荷馬的首部作品《馬爾吉泰斯》如今隻留下寥寥數行,還有莎士比亞的《愛的收穫》、珍 ‧奧斯汀那部隻有「計畫」的小說;卡夫卡曾經把自己的手稿燒掉來取暖,以及傳說中反映普拉絲真實婚姻生活的小說《雙重曝光》……由於意外,由於粗心,由於掌權的刻意銷毀,更由於作者基於某些理由不願意把作品留存後世,這些吊足瞭讀者胃口的書捲偏偏成瞭──且可能永遠都是──空蕩蕩的墓室。
《不見天日之書》是一個假設的圖書館、一部文學史,正確一點說,是一部文學失落的歷史,也是一首唱給本應存在之書的輓歌。
当我们翻开庞杂的文学史,阅读着那些经典的小说和诗歌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可能有不少惊世之作我们已经永远没法读到了? 斯图尔特·凯利这本《失落的书》就给我们梳理了文学史上那些绝迹的书,这些书有被自然之力毁掉的,有拖延症没写出来的,也有写了之后自己烧了的.........
評分一看标题封面出版社就知道是我喜欢的那类,翻译这样的书,想必也是开心的,只是做考证注解会比较辛苦。 看那些关于认识的人或知道的书的章节,有一种隐秘的快感,因为你知道这是一个宅人写给另一些宅人的insider jokes。只有够宅的人才会去追问:这世界上究竟有哪些我们想看...
評分 評分一看标题封面出版社就知道是我喜欢的那类,翻译这样的书,想必也是开心的,只是做考证注解会比较辛苦。 看那些关于认识的人或知道的书的章节,有一种隐秘的快感,因为你知道这是一个宅人写给另一些宅人的insider jokes。只有够宅的人才会去追问:这世界上究竟有哪些我们想看...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