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冯衣北的辩驳绝不似某些文青所言一两个回合就给余英时打趴了,至少其论述逻辑明晰,言辞也较理性。余英时的综合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感情色彩太过浓厚了,好主观想象,对自己的文学修养也过于自信,这辈人总体和前贤相比还是学养和悟性不足。不过余说也从侧面证明了行的人在哪儿都行的。
评分「其實,余先生可以放心,筆者絲毫也不反對從『文化和歷史』的角度去研究評判一個人物,相反,認為那也是一種方法。問題在於,當余先生這樣說了之後,也應當真正這麼去做才行。如果口頭上宣稱『超越政治』,實際卻處處著眼于政治;口頭上宣稱陳先生只是『廣義的文化遺民』,實際上卻把他聽歷史上那些著名的政治遺民等類。那就使人很難捉摸余先生的真正立場到底是什麼?」這幾句話其實有點刺到余先生寫作的要害的。
评分想起了“以平常心见证历史的发生”这句话
评分其实“冯衣北”的官方身份我也早在1984年便已一清二楚。这是因为《明报月刊》编辑部为了要我答辩,不得不以实情相告。编者信上说,“冯衣北”的两篇《商榷》都是香港新华社转交的,其中一篇文稿且在北京、广州、香港之间周流了半年以上。所以我在答文中特别点名“冯衣北”是“中共官方某一部门”的代言人。最有趣的是“冯衣北”关于这一问题的响应。1986年“冯衣北”把他的两篇《商榷》和我论陈先生的文字合成一“书”,算是他的“著作”,题为《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广州:花城),其中大号字四十四页是他的“正文”,而我的文字则以小号字排印,共一百六十七页,作为“附录”。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感谢他;若不是托庇在他的两篇《商榷》之下,大陆读者是看不到我关于陈先生“晚年心境”的一系列文字的。——余英时《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新版序言
评分「其實,余先生可以放心,筆者絲毫也不反對從『文化和歷史』的角度去研究評判一個人物,相反,認為那也是一種方法。問題在於,當余先生這樣說了之後,也應當真正這麼去做才行。如果口頭上宣稱『超越政治』,實際卻處處著眼于政治;口頭上宣稱陳先生只是『廣義的文化遺民』,實際上卻把他聽歷史上那些著名的政治遺民等類。那就使人很難捉摸余先生的真正立場到底是什麼?」這幾句話其實有點刺到余先生寫作的要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