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冯衣北的辩驳绝不似某些文青所言一两个回合就给余英时打趴了,至少其论述逻辑明晰,言辞也较理性。余英时的综合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感情色彩太过浓厚了,好主观想象,对自己的文学修养也过于自信,这辈人总体和前贤相比还是学养和悟性不足。不过余说也从侧面证明了行的人在哪儿都行的。
评分總感覺劉斯奮似乎有點心不由己……本書的編輯功勞頗大,值得給4星。
评分该书收冯作两篇,4号字印刷,共44页;附录收余文五篇,5号字印刷,共167页:也算是出版史上的奇观了。余先生曾吐槽,他的一些文章,本不指望能过审,却得以在内地出版;但有关陈寅恪的文字,却处处受阻。这家出版社想曲线救国亦未可知(而且这样不用付稿费……)。依余英时解,冯衣北这个马甲即凭依北京之意,但并非跳梁小丑,其修补余说之处自有其价值所在,未可一概抹杀也。
评分其实“冯衣北”的官方身份我也早在1984年便已一清二楚。这是因为《明报月刊》编辑部为了要我答辩,不得不以实情相告。编者信上说,“冯衣北”的两篇《商榷》都是香港新华社转交的,其中一篇文稿且在北京、广州、香港之间周流了半年以上。所以我在答文中特别点名“冯衣北”是“中共官方某一部门”的代言人。最有趣的是“冯衣北”关于这一问题的响应。1986年“冯衣北”把他的两篇《商榷》和我论陈先生的文字合成一“书”,算是他的“著作”,题为《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广州:花城),其中大号字四十四页是他的“正文”,而我的文字则以小号字排印,共一百六十七页,作为“附录”。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感谢他;若不是托庇在他的两篇《商榷》之下,大陆读者是看不到我关于陈先生“晚年心境”的一系列文字的。——余英时《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新版序言
评分那个年代还会费心写文反驳,还会把所反驳的文章完整放在后面,搁现在肯定要么直接封杀作者要么来篇口号式的评论吧。另外五星是给余英时的,这本书神奇的后果之一就是能让大陆读者从附录看到这些余英时分析陈寅恪晚年心境的文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