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我从多年前读余英时的书开始,对他就一直是敬佩的,甚至是仰慕。但对陈寅恪晚年诗文的曲解,却不得不说太过了,亏他想得出来!行文还失于油滑,完全不像大家风度。也许论辩的文字就得是这个调调?相对而言,冯衣北(金斯奋)虽然是受命写作为共产党代言,但语气就要平实一些。
评分按余英时所说陈氏晚年的心境影响其作品,“一是感怀身世,寓自伤之意;一则是感慨世变”,这种观点在陆健东的书出来以后,陈氏的晚年心境已经完全明白,这也正是近年来陈氏成为中国文化的精神所望,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早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当今学人追求的典范。那么理解他的原诗已经不难体味到沧桑凄凉感慨的同时,可以自然的引发联想,这种指向是自然且明确的,读者自明。通过这种意会事实上已经不必刻意到具体是专为哪一年哪一事而作,这样反而觉得余英时所努力求证的暗码系统太穿凿了。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的话,也不一定不可以得到冯衣北的结论(比如人间自误佳期了和欲上高寒问今夕)反正本身就诗意模糊,怎么说都通。令我欣喜的倒是从余英时的解读中,读到一种无比的苍凉,中间典故的运用令人心碎。时代过去了,精神留下来。
评分想起了“以平常心见证历史的发生”这句话
评分五毛刘斯奋
评分第一篇还好,驳正得有些道理,第二篇根本哪不挨哪,有点儿急火攻心的感觉。在学问上输阵,在骂街上也输阵,有些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