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晚清 传播史 电报 技术 近代史 历史 孙藜 传播学
发表于2025-01-09
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书不厚,但很有内容,并具思辨的力度。从传播学角度,给历史研究很多启发。
评分略微翻了翻,是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早期电报史的,没有找到我想要的资料。
评分一言以蔽之,这本书回答了传播学里的经典问题,媒介即讯息,那晚清电报这一新媒介里反映的是什么“讯息”?亦即,传播技术中透射出怎样的观念?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的答案是电报作为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于清廷原有的驿站邮传系统形成全面冲击。统治者因应电报网络仿行了一套驿传的体制,将原有的集权控制、天朝上国的传播观念复制到电报中。从内-外、官-商相争的多方角力,到逐渐国有,电报背后是信息控制权的争夺。(实际上,今天所谓“网络主权”的操弄也是一样的过程。)全书近似于中新史,结尾一章才有传播思想史的感觉,结论说得犹抱琵琶半遮面,用英尼斯的传播偏向论来作结也有点不伦不类。其实可以更直白一点。
评分一言以蔽之,这本书回答了传播学里的经典问题,媒介即讯息,那晚清电报这一新媒介里反映的是什么“讯息”?亦即,传播技术中透射出怎样的观念?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的答案是电报作为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于清廷原有的驿站邮传系统形成全面冲击。统治者因应电报网络仿行了一套驿传的体制,将原有的集权控制、天朝上国的传播观念复制到电报中。从内-外、官-商相争的多方角力,到逐渐国有,电报背后是信息控制权的争夺。(实际上,今天所谓“网络主权”的操弄也是一样的过程。)全书近似于中新史,结尾一章才有传播思想史的感觉,结论说得犹抱琵琶半遮面,用英尼斯的传播偏向论来作结也有点不伦不类。其实可以更直白一点。
评分研究历史是为了理解当下,但视角、路径、脉络又各有不同。技术与社会的纠葛在此体现为新体制的建立与旧群体的观念。但这样的划分似乎隐藏着“先进与落后”、“发展与封闭”、“进步与守旧”之间的比对。联想“现代国家之于中国地域的成长史”,后者似乎更加锋利干净。
孙藜,男,博士。山东安丘人。1972年生。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家,做过报纸、杂志的记者、编辑、评论员。2003年师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旦教授,功读传播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师。研究方向:媒介社会学、传播思想史。
本书以最早的电子传播媒介——电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的历史演进。通过这一个案探究了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定历史情境下,新传播技术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书深入描述了这一进程中政治与经济、国际与国内、沿海与内地等诸种社会力量的交锋,批判地阐释了不同社会群体的传播话语及实践,为中国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从传播技术和传播观念切入的解读方式。
导论 “媒介即讯息”:传播技术、社会与文化
第一章 拒迎之间:电报自西徂东与传播观念角力
一、“飞线”:西人眼中的“纽带”
二、从“制肘”到“制夷”
三、“载道之器”:“全球化”与“强中驭外”
四、谋利:“富之道出乎此”
第二章 官督商办:电报体制的形成
一、津沪线“变法”:电报“本以用兵为先”
二、“主权”之争:交往背后的“驾驭”
三、体制之变:意在“相机立应”
第三章 官、商、民:电报的“相争”与“相维”
一、官与商:政治与经济
二、“万国通例”:国际与国内
三、沿海与内地:“探听”、“风水”与“电学”
第四章 “全国交通”:清季电报国有与官方话语变迁
一、“交通全国”:邮传部眼中的电报
二、“集权中央”:电报国有的背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