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其著作和文章从80年代至今,在几代青年朋友中都有很大的影响。1939年1月30日生于四川重庆,祖籍浙江杭州,汉族。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后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0年毕业。1960—1978年先后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学校、地区师范学校任教。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王瑶、严家炎先生攻读现代文学,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后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2年退休后继续与青年朋友以各种方式交流对话,为成长中的学子们打开广阔的精神空间。
《致青年朋友》是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与大学生们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的产物和记录,收录了钱先生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十六篇演讲以及与青年人交流的五十通书信,他饱含着生命的激情,孜孜探寻社会的出路,苦苦求索生命的真谛,为广大青年朋友开启广阔的精神空间。
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告诉青年朋友怎么才能避免“外在的黑暗转化成内心的黑暗”,怎么才能面对黑暗,却唤醒内心的光明,永远活出生命的诗意与尊严。生命中有许多顺应我们生命本性的东西,能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生命的无穷乐趣,当你“以婴儿的眼睛去发现”这个世界,拥有“黎明的感觉”时,学习探索的乐趣可以使人进入一种忘怀的境界,甚至可以超越生命。我们需要开创一个大的生命境界。
他还告诉我们,在这个不尽完美的世界中,在这个处处充满物欲诱惑却让人精神委顿的现实世界中,青年应该有怎样的担当。今天的中国不能没有梦,而青年人又应该从那里开始出发?青春是美丽的,大学犹如我们人生的盛夏,在大学里,我们要收获三样东西――知识、友谊、爱情。在大学期间要打好专业知识的底子,更要打好精神世界的底色。我们要对社会、历史、民族有所承担,也需要对自我的生命有所承担,要担此重任,我们必须在“苦痛的沉默”中“沉潜十年”,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和境界去应对复杂的现实和人生。他相信这个时代的青年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如果说今天的知识分子中,还有秉承五四传统且身体力行者,那钱理群先生便是这不多的人中的一个。这个深染五四遗风的鲁迅之子,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用演讲同青年朋友面对面交流。《致青年朋友》一书,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的演讲和书信结集。 演讲,本是五四知识分子的一个人文传统...
评分钱理群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是我在慨叹对鲁迅的文章怎么也理解不到一个的新的高度,那时十几岁,以为年龄和阅历是我最大的理由。一位老师跟我说,你怎么不读钱理群呀。 在北大校园里一直无缘听到钱理群老师的课,进北大的那年正好钱老师退休了,所以只能在钱老的书...
评分钱理群教授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学者。这一本《致青年朋友》是大学教授像我们推荐的一本书。大学里该干些什么,读什么书?认识怎样的人,对朋友,对国家,如何做一个人,对未来规划该抱有怎样的看法,都给予了指导。 “ 钱教授说到青年人应该”仰望天空,脚踏大地“ 才能有健全的...
评分 评分在一个精神上出现集体郁闷与无聊的时代,教育上正统的话语早已不过是一种训练有素的集体搪塞,久而久之假作真时真亦假,大众开始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兴趣,一味跟着市场化的潮流,急功近利,在高度物质化的轨道上一路狂奔,直到精神委顿。而青春的本性却容不下这样的犬儒与萎靡...
大实话,不做作。
评分时隔一年终于把它读完,实际上本书深刻但不失畅达,很好读。钱老在此中对话的是80后的青年,提及的许多文化现象如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工具化、浅薄化和老化至今没有过时,甚至可以说,崇尚知识和真理,具有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独立思考且敏于行动的大学生在这个高度世俗化的时代越来越珍稀。从我的感性经验出发,即使“最有情怀”的中文系里,也有很多人不知大学精神何为。应该怎么度过大学四年?我想这本书值得每个大学生(特别是大一)一读。
评分也许是我没好好读吧...过段时间重读. 真性情!!! 34/2,3,7
评分现在最缺的,是“德”而非“学”
评分现在最缺的,是“德”而非“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