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弗里德•伦茨(Siegfried Lenz,1926— ),德国当代最杰出作家之一,与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齐名,受欢迎程度更胜前两者。曾获“不来梅文学奖”、“歌德文学奖”和“德国书业和平奖”等。他的成名作《德语课》(1968)名列世界50大小说,是德国中学生的指定读物、每本德国文学史认定必读的经典。近期著作有《少年与沉默之海》(1999)与《失物招领处》(2003)等。
二十四岁的亨利·内夫,不想在家族企业里寻找他的人生,宁可在铁路局的失物招领处工作。再没有任何地方,会让人看到如此多的懊悔、忧心和自责。亨利用富有创意的方式,要失主证明失物的确是他们的:他充当肉靶让杂耍者表演飞刀特技、与丢了剧本的女演员对戏、请小女孩吹着她们之前在火车上吹的笛曲……
这位游戏人间的富家公子,在人生驿站的停泊处,为别人寻找失物,因而找到了自己。
“失去”和“拥有”始终在人生的驿站进出,有人失而复得,有人懊悔终生。《失物招领处》就在生命的摆荡之间铺陈开来。
糟糕的市场宣传会破坏阅读者的感受。很淡很朴实的一本写实小说,用不着立意那么高,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心灵鸡汤。小说就是那样淡淡地叙说就够了。
评分糟糕的市场宣传会破坏阅读者的感受。很淡很朴实的一本写实小说,用不着立意那么高,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心灵鸡汤。小说就是那样淡淡地叙说就够了。
评分不久前断断续续读完,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可能是一两年前了,简介倾向是本治愈系,一开始也就读读放放,读完感觉可能一气呵成会更好些。 书里关于亨利在失物招领处工作,验证失误归属者真伪的方法实在是有趣,让女孩吹支曲子证明笛子是她的,手续费也就此免了,但遇上傲慢无礼的,...
评分我总是很难丢弃很久不用的东西,不再更新的博客,过时的衣物,高中时代的剪报等等。有时候我还会去看自己以前的博客,看上面的留言,给过去的自己。在这个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的今天,假装遗忘从前丢失的东西变得很正常。所以,当我看到书的封面上写着:我已习惯不为丢失的东西...
评分就像一杯白开水 虽然平淡但很实在
评分没什么意思。
评分「我已习惯不为遗失的东西难过太久,毕竟大多数的东西都是可以替代的,不是吗?」「不,不是所有东西都能被替代的,绝不是所有东西,总有一天您会明白的」——这大概就是失物招领处的意义。私自地觉得整本书如果把主人公亨利与失主打交道的描写篇幅扩大,让我看到亨利用更多独特的方式让失主证明失物就是他的,我想我会更喜欢这本书。最后,这本叙述缓慢情绪平和的书,真是很适合读在秋天。
评分我爱伦茨!!!!
评分日子总是飞快的过,我们有时努力想让自己能在人生这场戏里的各种角色演绎的很洒脱,但最后发现原来只是一场徒劳无益的挣扎,所以找到自己先才最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