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誌軍,1953年生,人民日報社主任記者、編輯。1986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係,獲法學碩士學位。十多年來,以主要精力從事中國經濟改革尤其是農村經濟方麵的調查與寫作,遍訪20多個省市區的鄉村和城市。已齣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國農村經濟變革大趨勢》、《中國農村改革》、《瞬間與曆史》等。
《淩誌軍文集:曆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國的興起和失敗)所敘述的人民公社的曆史,是20世紀中國乃至於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凝重的一幕。作者是職業記者,為完成此書耗時七年。書中以人民公社二十七年來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為中心,真實地記錄瞭人民公社産生、發展、終結的過程,描繪瞭人民公社曆史上各種各樣的人物;通過農村的曆史透視當代中國的曆史,通過農村的改革透視社會主義運動的改革,並作齣頗有見地的分析。
这本书回答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农民能够忍受饥饿和死亡?或者说,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在一个没有竞争和奖惩的组织里生产? 这本书不是编年体,也不是纪传体。也许是资料太过丰富,显得有些罗嗦,时常出现反复,大事件往往与小细节不协调地穿插在一起,显露出当...
評分在2008年“改革开放30年”铺天盖地的宣传声势之中,“小岗村”十三村民甘冒杀头之罪,歃血为盟签下的包产到户责任书再一次被人们提起,比之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份责任书更能代表30年前的改革动力——来自于底层走投无路的以身试法,而非是上层的冰层解冻。 不少学者将“包产到...
評分读书笔记313:历史不再徘徊 55年毛批评邓子恢是小脚女人,推进农村合作化不力,首开利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把持异见者打倒。而在之前,他一直告诫党内外不要冒进,不要急于建设社会主义,但是到了55年,形势起了变化,58年人民公社兴起,个人的巨大威望和农民希望过上富裕生活相结...
評分人民公社是老一辈领导人思想中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方针与法宝。中国大地上几千年来,一直缺乏对个体农民的有效管理。也缺乏农村生产力的突破式飞跃提高。 现在社会主义来了,共产主义近了。中国人民解放了。农民翻身做主人了。以往的一切都要突破,农民的生活水平要大...
評分这是一本不仅仅围绕人民公社制度而写成的关于农村的并不规范的“史书”。之所以称其为史书,是因为作者于其中讲述、分析的是从1952年至1983年这一大跨度的历史,而这部历史的聚焦点,在于中国乡村,而在中国乡村的具体焦点,则又集中在山西大寨和安徽凤阳小岗这两个地方,...
跟我那本不是一版,就是喜歡淩誌軍沒辦法。
评分十分人禍
评分改革三部麯中寫得最紮實的一本,筆法也不錯。
评分記者寫曆史的一種方式,對於故事敘述的節奏有很好的把握。在知識性上,的確有很多當年的細節讀瞭這本書纔得知。以及作者是人民日報社的記者,透過報紙看社會,看時代也成為這本書的一個特點。讀著讀著總能想起李泓冰老師說的“人民日報和共和國的曆史密不可分,它在曆史上寫過畝産萬斤的稿子,但她付齣過什麼樣的巨大代價?而在關鍵曆史時刻,她又做瞭什麼?”不讀,真的不會懂呀。
评分盧暉臨《通嚮集體之路》:淩誌軍作為人民日報主任記者,提供瞭關於人民公社的上層考慮和內部爭論的豐富資料,揭示瞭從發動閤作化運動到最終成立人民公社的上層邏輯。(中國現代史這塊,我總想起董國強老師的課,課堂氛圍陰翳無言,闆書零零散散幾個關鍵詞,許多要點欲言又止,學生如果沒有提前瞭解相關知識,很容易就一帶而過。相比高華老師上課時風聲鶴唳的緊張,大環境已經夠輕鬆瞭,一種故意營造的輕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