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多喜二(1903─1933) 日本无产阶级的杰出作家。出生于秋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四岁举家迁往北海道,在伯父的帮助下勉强为生。其父母喜爱文学,小林多喜二从中接受到熏陶。小学毕业,小林多喜二上了高等商业学校。毕业后被一家银行录用。从1923年起开始发表作品,早期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和随笔。1928—1829年,小林多喜二积极参加日本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运动,思想上产生了飞跃,写出了《防雪林》、《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蟹工船》等作品。1930年,加入日本共产党。之后,他又写了《沼尾村》、《为党生活的人》等小说,表现了日本的工农运动和日本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斗争,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感人至深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1933年2月20日,小林多喜二被军警特务逮捕。在酷刑拷打下,宁死不屈,被迫害致死,年仅三十岁。
文学本身没有意义、再“纯”的文学从来都是载体——文学从来都是工具。如《阿Q》之于鲁迅、《巴黎》之于雨果、《老人》之于海明威、《蟹工船》之于小林。重点不在于载体与载物之比例,而在于载物是否经由载体直击心灵。 本书更独特的意义在于,以短短几万字便强力勾画出了底层...
评分二十多年前,文学的裁判官在渴求知识的目光中,陆续重返失乐园,便像鉴宝专家一样,随着神经质的配乐,登堂入室,粉墨登场,忙不迭地开始了拉网式重新评定现代中国文学的表演.一些布满了脂粉与烟灰的书本,被加盖了"永恒人性"的大图章,旋即发往新落成的文学神坛和自由市场;而另一...
评分这几天都睡得颇晚:读写画跑,赶一些任务,忙着奔波着,灵魂要跟不上脚步了;最期待的就是洗漱后躺在小床上,开小灯,读一小段《蟹工船》。它并非休闲小品,更象是战斗檄文,“林中响箭”。可是,在睡前读上一读,让我觉得惬意和温暖。这就象一个英国作家描绘的那样,在深夜的...
评分 评分我对《城画》的推荐有点盲目相信。 当我看到日本East Press 出版社要把文学经典改编成漫画的报道时我心花怒放拍手称快。我向来赞成把高深简单化通俗化。真理么,本来就该让普罗大众了解理解的,束之高阁又何益。厚厚的几大本,谁乐意看。当年明月开了先河,谢天谢地,他成功了...
书不长,但亮眼之处和短板都太分明了:工人惨无人道的生存环境写得仔细,衬着寥寥几笔转了色调的环境对比,冷静中见波澜,很有读夏衍《包身工》一般心惊肉跳之感;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主题和结尾还是对这一“暴风雪山庄”模式的辜负:运动的萌发虽水到渠成,但组织太过轻易有秩序,参照本书远离人群与秩序的背景,落了“不合实际”的窠臼;结尾又强行机械降神挫垮罢工,就算是为了反映运动的一波三折,也难免破坏结构,生出冗余之感。去掉意识形态部分,专注写孤岛困境下滋生的极致的恶会更好看(参见鲁荣渔渔船大逃杀);或者直接在运动失败后结尾,把一场将要腾起的风暴扼杀于无声无息,最后落笔在笼于茫茫迷雾的大海,也许会在美学维度上更高一筹。
评分想起远洋钓鱿船事件,也算是小林多喜二八十年的预言了。小林多喜二就像一身反骨的不速之客,行文充满了力量,又将思想埋入其中。太棒了~
评分经典左翼文学。小林的细节写得向来很不错,对人间地狱式的生活生产环境描写令人感到身临其境,對人性的弱點搖擺妥協心存幻想等也描寫得精妙。除抗争这个主题本身,其实更吸引我的是对整个昭和初期整个大环境浮躁、膨胀,对于民众以殖民精神作诱饵洗脑哄骗的描绘。
评分赶了回时髦,写得确实是不错的。文风粗犷豪放,很有才气。从描摹蟹工们生活之惨状展开去揭示资本主义剥削之罪恶和无产阶级之痛苦生活,真实可信。对日本军国主义扩张过程中宣扬的那一套“爱国主义”的批判揭露虽只有寥寥几笔,但入木三分。俄国人传来革命真理那一段写得有点滑稽虚假,对罢工起义过程的描写也嫌过于粗疏了些。
评分赶了回时髦,写得确实是不错的。文风粗犷豪放,很有才气。从描摹蟹工们生活之惨状展开去揭示资本主义剥削之罪恶和无产阶级之痛苦生活,真实可信。对日本军国主义扩张过程中宣扬的那一套“爱国主义”的批判揭露虽只有寥寥几笔,但入木三分。俄国人传来革命真理那一段写得有点滑稽虚假,对罢工起义过程的描写也嫌过于粗疏了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