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并开始创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到1919年为止,这时期创作的作品,如《青衫泪》、《南国相思谱》等,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长达九十万言的作品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二三十个版本,在发表的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要将之拍摄为电影而几成新闻,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而因《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
1934年,张恨水到陕西和甘肃一行,目睹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大受震动,其后写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如小说《燕归来》)。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作品致力于揭露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创作了《五子登科》等小说,但均未产生重大影响。
1967年初,张恨水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堪称著作等身。而建国后所修现代文学史对他的评价,也因他后期参与抗战文学的创作而远在其他民国旧派小说家之上。
《春明外史》以报馆记者杨杏园与妓女梨云、女诗人李冬青的爱情故事为贯穿线索,背景宏阔,叙事从容、豪门、妓院、剧场、公寓、会馆、学校、高级饭店、俱乐部、庙宇、名胜、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上到总统、总理、下到妓女、戏子,穷尽名色人等。是一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风俗图,堪称经典之作,至今读来仍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读者既可当北京民俗资料者,也可当做民国野史看。《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是张恨水的四大代表作。
看序才知道当年有那么多人每天等着报纸上的连载。这是所有张恨水老先生小说中我个人最偏爱的一本,书中讲到民国初年北京形形色色各色人等的故事,因为男主家杨杏园记者的身份全有串联起来,对于民国历史有兴趣可以一读。
评分来北京已经六载有余了,每日奔波于城市的角角落落,紧张而疲惫。北京于我的印象,一如儿时想象中的那样朦胧而虚幻。在国际化都市日渐加速的道路上,北京正如其他许多城市一样,消融在失语的意象里。除了政治的标志,我再无法感悟到北京那...
评分想读这本书,算来已经十年。碌碌如我,竟然直到今天才翻完。初中的时候,读到一篇文章,对我后来的影响极大,文中有这些诗词和段落。比如“圃冷斜阳忆旧游”“抛书人对一支秋”“解语何妨话片时”等句子,可见作者是个可爱的姑娘,或许今日已经佳作人妇,只是我不识。还有一段...
评分看序才知道当年有那么多人每天等着报纸上的连载。这是所有张恨水老先生小说中我个人最偏爱的一本,书中讲到民国初年北京形形色色各色人等的故事,因为男主家杨杏园记者的身份全有串联起来,对于民国历史有兴趣可以一读。
评分想读这本书,算来已经十年。碌碌如我,竟然直到今天才翻完。初中的时候,读到一篇文章,对我后来的影响极大,文中有这些诗词和段落。比如“圃冷斜阳忆旧游”“抛书人对一支秋”“解语何妨话片时”等句子,可见作者是个可爱的姑娘,或许今日已经佳作人妇,只是我不识。还有一段...
深有同感
评分家里的老书,这么多年,读了好多遍了。
评分深有同感
评分更阑休索梦,门外即天涯。
评分深有同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