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哈特爵士(Basil H.Liddell Hart,1895-1970),英国军事记者、军事理论家、战略学家。生于法国巴黎。早年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任步兵团军官,并曾在战斗中负伤。后来加入英国皇家军事教育协会。一战结束后,先后服务于《英国每日电讯报》(1925-1935)和《英国泰晤士报》(1935-1939),从事军事记者工作。李德·哈特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在军事学上提出了“间接路线”的观念以及涵盖军事以外领域的“大战略”概念,同时他也是现代战争“装甲兵”作战的鼓吹者。李德哈特与克劳塞维兹同时被誉为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两位现代战略大师。主要著作有:《大战略——间接路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沙漠之狐隆美尔》等。1966年被英国皇家授予爵士勋章。
观二战史,东线战场、西线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大西洋战场,将星璀璨,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朱可夫、蒙哥马利等等,经典战例层出不穷,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阿登战役;国际政治波诡云谲,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希特勒、墨索里尼,人...
评分李德•哈特版的《二战史》是在台北诚品书店信义店里买到的,由英国军事战略专家李德哈特耗时二十二年时间完成,直至他生命的尽头(1947-1969)。由钮先钟先生翻译。毕竟是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之一,厚厚三册,因为是台版,所以满满的竖行排列,但是自己在上班的日子...
评分丘吉尔曾经说过,二战实在是一场不需要的战争。起因是为了避免战争和抑制希特勒,而战争的结果是苏联进入欧洲,并且支配了中欧。 我记录了一些二战的重要片段: 入侵波兰: 需要明确的是波兰并不弱,它拥有30个常备师和10个预备师,而德国负责攻击的兵力由48个常备师组成。那...
评分这本被奉为二战战史经典的名著里,对中国战区的描述只言片语,不足百字,资讯匮乏暂且不论,足见一直以来在西人眼中,世界反法西斯的功劳簿上唯美英苏三方而已。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面对国内媒体的卖力宣传,不由地想起那句话,“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自己感动了自己”。
评分这部书先不说水平,作者的身份也是很有意思的。他是一战的亲历者,二战之前已是知名的军事、战略专家,而且跟德国、法国、英国等诸国将帅们相识,具备最直观的观察以及最专业的军事眼光。内容引人入胜,的确是非常难得。 而且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历史人物,还参与过战前的各种讨论...
喜欢,但只读了一半。不冗但太长。
评分喜欢,但只读了一半。不冗但太长。
评分喜欢,但只读了一半。不冗但太长。
评分喜欢,但只读了一半。不冗但太长。
评分喜欢,但只读了一半。不冗但太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