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公众

走向公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群言出版社
作者:胡燕
出品人:
页数:246
译者:
出版时间:2008-9
价格:2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080925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沟通技巧
  • 公众演讲
  • 人际关系
  • 影响力
  • 表达能力
  • 自信心
  • 社交技巧
  • 个人成长
  • 职场技能
  • 演讲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走向公众:档案接受理论研究》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走向公众:档案接受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共分六部分:导论部分。这一部分是在分析“接受理论”渊源、要义及与其相近的其他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档案接受研究的立论基础与原则,提出了档案接受研究的角度及理论框架,并指出了研究的意义之所在。第一章:档案接受的本质与特点。这一章重点阐述了什么是档案接受、档案接受的本质与特点是什么、它可否与档案认识等范畴划界这些建立档案接受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和关键问题。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往往都是从该科学领域中的元概念研究开始的。对于档案接受及其本质的研究,关系到档案接受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关系到档案接受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理解档案接受理论的基础。

作者简介

胡燕,女,1962年2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后在河北大学任教。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文件学、外国档案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级各类科研项目8项,在权威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教材六部。代表性成果是:《档案结构模式研究——从接受学的角度》、《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公众档案接受问题研究》、《我国政务信息公开过程中的现行文件开放及策略研究》等。

目录信息

前言
导论
一、接受——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新的切入点
二、接受——档案实践工作的呼唤
三、接受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接受理论的历史渊源
(二)现代西方接受理论的现状
(三)对接受理论的解读
四、档案接受研究的角度及内容框架
(一)档案接受研究的角度
(二)档案接受研究的内容框架
五、档案接受理论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档案接受理论
(二)系统科学方法与档案接受理论
(三)主体论方法与档案接受理论
(四)心理学方法与档案接受理论
六、档案接受研究的理论诉求与现实期待
(一)档案接受研究的理论诉求
(二)档案接受研究的现实期待
第一章 档案接受的本质与特点
一、档案接受的概念及其分析
(一)对“接受”的一般理解
(二)档案接受的概念
(三)档案接受与相关事物的关系
二、档案接受的特性
(一)档案接受的主体性
(二)档案接受的社会性
(三)档案接受的整体性
三、档案接受的类型类型
(二)从不同接受程度和结果的角度把握档案接受的类型
(三)从接受主体的能动性的角度把握档案接受的类型
四、档案接受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一)档案接受活动的产生
(二)档案接受活动的发展
第二章 档案接受活动的主导因素——档案接受主体
一、档案接受主体及其意义
(一)对档案接受主体的基本认识
(二)档案接受主体的意义
二、档案接受主体与相关事物的关系
(一)档案接受主体与档案认识主体
(二)档案接受主体与档案利用主体
三、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
(一)从需求目的的角度划分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
(二)从年龄的角度划分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
(三)从不同职业的角度划分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
(四)从行为模式的角度划分档案接受主体的类型
四、档案接受主体的内在认知结构——档案接受的内因分析
(一)档案接受主体的动力结构系统
(二)档案接受主体的能力结构系统
(三)档案接受主体的调控结构系统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主体内在认知结构
第三章 档案接受活动的其他构成要素
一、档案接受客体
(一)档案接受客体的定义及其分析
(二)为什么档案客体能够被主体所接受
(三)档案接受客体的功能
(四)档案接受客体的构成
二、档案接受中介
(一)档案接受中介及其功能
(二)档案接受中介的类型分析
(三)档案接受中介的特点
(四)对档案接受中介工作方法的若干思考
三、档案接受环境
(一)具有决定意义的档案接受环境
(二)对档案接受环境因素的分析
第四章 档案接受机制
一、档案接受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二、档案接受机制分析
(一)档案接受的选择机制
(二)档案接受的理解机制
(三)档案接受的内化机制
(四)档案接受的外化践行机制
第五章 档案接受效果与档案接受优化研究
一、档案接受效果及其评价
(一)档案接受效果及特点
(二)档案接受效果评价
二、档案接受优化研究
(一)当前我国档案接受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二)档案接受优化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档案接受活动要素的优化
(四)档案接受活动过程的优化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