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探讨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文官与武官的关系、家族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皇族血统退化与国力盛衰的关系、中国历史的分期等问题。由于本书主要内容写成于1930年代,作者对中国古代兵制尤为关注。作者认为,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未能对中原构成大的威胁,原因在于中原各诸侯国不仅平民当兵,富人、贵族也当兵,近于全民皆兵,军队素质高、战斗力强;而自汉代以后,军队多由流民组成,战斗力明显下降,所以不断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作者推崇文武兼备,认为武德使人坦白光明,而文德之畸形发展会导致中国社会走向病态。本书版本采用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无兵之文化与再建文化之兵 ——读《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发覆 作者:宛陵生 历来史家关于兵的记载多偏于制度方面,对于兵的精神反不十分注意。雷海宗先生生于“百年并无事,竟出大清朝”的晚清,长于“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英雄”辈出之乱世,面对...
评分因为《读史阅世六十年》里何炳棣的回忆,所以翻看了雷海宗的《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兵》,这本书成书于抗日战争时期,所以很多结论比较偏颇,对征兵制和募兵制的评论也很难让人满意,本以为这本书应该评价一般,可是一看豆瓣评分又高的吓人,看来所谓“大家”的言论总是让人先见...
评分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出现汉唐等大帝国,赫赫威名,除了灿烂的文化外,军事战斗力自然也是一个要素。按说这种军力肯定是无比强大的,不然怎么能保证帝国的威名呢,可是仔细分析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会发现其实中国汉族的军队是弱不禁风的,不堪一击的,多数情况下是又贫又弱...
评分虽然后部分少有偏颇,主观过强,内容略简单,但仍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深入分析是兵的精神,武德的历史发展和丧失。不是学术书,而是思想书。
评分颇有争议的一本小册子,读来酣畅淋漓。反对者则给戴上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短暂军事化思潮的代表,雷海宗先生等“战国策派”也一度被打为右派而湮没于历史洪流之中。套用公司治理的框架,可能更好理解其观点。关键不在于兵制孰优孰劣,而在于其背后的形成机理: 1. 秦汉以上,列国...
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只读了上编中国的兵,下编虽然是很多文章,有些杂,但是写的确实有独到的观点,不愧大家之作
评分很奇妙的书,还是给四星好了。对历史现象的观察和归纳很独到而精准,但得出的结论和开出的方子只能说是。。。很奇妙
评分中国农战立国几千年,这本书民国才写出来
评分经典!极富想象力
评分中国农战立国几千年,这本书民国才写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