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微澜(汇校本)

死水微澜(汇校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现代作家李劼人,一八九一年生,原名李家祥,笔名老懒、抄公、菱窠等,属兔,四川省成都市人。17岁考入四川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中学期间亲历保路同志会运动。22岁于《晨钟报》发表处女作《游园会》。23岁后任泸县、雅安县政府教育科科长,《四川群报》主笔、编辑,《川报》社长兼总编辑,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书记,《少年中国》编译员,《星期日》周刊主编。1919年赴法国留学,在巴黎通讯社和《华工旬刊》任编辑。1924年9月返国,受聘为成都大学教授、预科文科主任,主编《新川报》副刊。1933年,受聘为卢作孚民生公司机械厂厂长。抗战期间曾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常务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成都文艺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川西人民公署委员、川西区文联筹委会副主席、成都市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副市长、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等职。一生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法国文学作品翻译、报刊编辑、文学教学等工作。

50年文学生涯中,发表各种著译作品近600万字。主要代表著作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3部小说以四川为背景,描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20年的广阔社会画面。此外还有小说《天魔舞》、《同情》及译作《人心》、《小物件》、《马丹滠娃利》、《萨朗波》、《单身姑娘》等。

从1935年起写了三个连续性的长篇《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第一部),描写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生活。这三部小说都以作者的故乡四川为背景。

一九三六年春,日军飞机轰炸成都,李劼人从城内疏散到郊外沙河堡乡间,后在一菱角堰边建筑了自己以黄泥筑墙、麦草为顶的栖身之所,他在门楣上还题了“菱窠”匾额。菱是一种生在池沼中,根扎在泥土里的草本植物;窠即鸟虫的巢。作家将自己的家以“菱窠”名之,颇有竹篱野舍的逸趣,或许也蕴涵了这位被誉为乡土小说作家植根民间的文学理想。一九五九年,李劼人用稿费将故居翻建成今天这个一正一厢带阁楼的样子。他在此一共生活了二十四年,直至一九六二年去世。其间,他创作了反映解放前夕畸形经济和畸形人性的长篇小说《天魔舞》,修改重版了长篇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它们以成都为背景,真实而深刻地描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及历史巨变。一九八六年十月,巴金重访“菱窠”,他曾感喟道,要保护好李劼人的故居,因为,“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要让今天的旅游者知道成都有过这样一位大作家。”

出版者: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李劼人
出品人:
页数:283
译者:
出版时间:1987-11
价格:1.65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小说 
  • 李劼人 
  • 现代文学 
  • 时代 
  • 爱情 
  • 热血 
  • 成都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农家少女邓幺姑来到天回镇当上了杂货铺的老板娘(蔡大嫂),丈夫蔡兴顺愚钝,被人喊作“傻人”。“罗歪嘴”彪悍豪侠,与邓幺姑你来我往,暗生恋情。因争风吃醋被罗歪嘴赶出天回镇的陆茂林密告罗歪嘴勾结义和团反洋人。四川总督派兵砸封兴顺号,蔡傻子锒铛入狱,罗歪嘴逃得无影无踪。顾天成怀着复仇心理来到乡坝打探罗歪嘴行踪,不想被落难的蔡大嫂所吸引,提出要娶她为妻。为了救出狱中的丈夫,为了儿子的前程,为了情人不再遭追杀,她慨然应允。罗、顾二人争夺蔡大嫂,最后顾胜罗败。她的丈夫蔡傻子自然无法保证她安然地生活下去。因此,对于能有一个可以“保护”她的男人的渴求,也就在蔡大嫂的心中激起了“微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李劼人的三部曲之一,《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发生在四川的故事。在省图书馆的角落里找到了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的《李劼人选集》第一卷,用三天时间读完了三部曲之一《死水微澜》。 它又一次让我看到了文学的丰富和神奇。有人...  

评分

评分

原本抱著學習「歷史小說」寫作風格的目的,來讀這本書。沒想箇中內容,有驚喜發現。 整本小說的背景,是晚清四川的某個小鎮。之所以說是「晚清中國基督教史的必讀書」,因為作者李劼人在小說中加入了大量晚清基督教的元素。 書中有女角,裝扮風格受教堂洋女人的影響,是小說...  

评分

文学史上有许多不公平:真正有成就的大作家往往很长时间内默默无闻,直到被独具只眼的批评家“重新发现”。夏志清就曾自豪地指出,他重新确定了沈从文、张爱玲和钱钟书三个大作家的地位;北大严家炎也可以自豪地说,他重新确立了新感觉派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等人的地位。李...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李劼人1935年后回到成都立志以小说写作为专业。反映历史的小说,故事结构很可以,人物形象也挺饱满的。怎么说呢,很有地方特色,而书里的人都是很真实的,写出来的人物和事件是会让人心里不愉快的。我就不自觉说过很多次卧槽,也总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去鄙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是这样才觉得那时候的社会就是这么让现代人抓狂。 等老师上课讲我再做篇书评吧,真的挺长的→_→我眼睛要瞎了,可算看完了。 PS:邓幺姐真是全书最成功的女人

评分

题目很贴切,因为情节只是“微澜”,所以大部分篇幅都在描述四川这潭死水的民间习俗、风气变化:乡下—镇里,传统民间宗教—洋教,官宦—农商平民—袍哥/妓女—教民,等等。有些方言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读之有种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调(描述社交场合所使用的符码非常相似,有些讽刺手法和对物品的描写方式也是)。幺娘的形象塑造得不错,但还是太短了。

评分

の...这是我极幼小的时候读的书,家里架子上的,都不记得啥内容了

评分

诺贝尔文学奖水平。

评分

の...这是我极幼小的时候读的书,家里架子上的,都不记得啥内容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