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1902~1931),浙江宁海人。原名赵平复,门前曾有一块小石桥,上镌“金桥柔石”,所以就曾以“柔石”、“金桥”为笔名。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1931年1月17日被捕,2月7日深夜,被国民党枪杀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终年30岁,成为“左联五烈士”之一。两年后,悲愤总时时袭击着鲁迅先生的心,他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成了对烈士永远的怀念。
《二月》是柔石最出色的作品。可以说,《二月》是柔石的代有作,也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写于1929年的《二月》,反映了大革命失败以后青年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和彷徨。作为主人公的萧涧秋,他极想有为,怀着热爱,到了芙蓉镇以后,面对陶岚和文嫂两个女性,他卷入了痛苦的漩涡之中。现实如四布的陷阱和黑洞,使他寸步难行,甚至无法立身。他同情文嫂的悲惨遭遇,竭尽全力救助她的一家,然而流言四起。孩子病死,文嫂自尽,使他人道的愿望如幻影破灭。聪明而美丽的陶岚爱他,他本可接受这上天的安排,而纫绔子弟钱正兴因看中陶岚而与他死皮赖脸百般纠缠,脆弱的他便落入了悲哀的迷茫之中。
在一般意义上讲,中篇小说通常是就小说的篇幅而言,它是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的一种体裁。对于中文作品来说,人们一般将三到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叫作中篇小说。
在英文中,长篇小说称为novel,短篇小说为short story,各自拥有独立的称谓,而中篇则是novelette,是一个在词义上具有依附性的衍生词,字面意义可以理解为小于长篇的小说。这表明中篇小说本身还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中篇小说概念的形成是伴随着其创作的产生而逐渐清晰的。鲁迅先生创作于1921年的《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意义上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这之后陆续出现了沈从文的《边城》,老舍的《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萧红的《生死场》,巴金的《憩园》等优秀的中篇作品。这种影响一直接续不断,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中篇小说更是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发展时期,以致有研究者认为,中篇小说代表了近三十年文学的高端水平。
篇幅与内容含量的适中,既便于艺术操作又易于阅读传播的优势,使得中篇小说很快能在读者中产生影响。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我们编选了这套“中国现代中篇小说藏本”系列图书,选择1919-1949年间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经典作品,既从源头展示我国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也为读者的阅读和收藏提供一个精良的版本。
题目叫二月,简单说来,便是主人公萧涧秋来到芙蓉镇正值二月,他在芙蓉镇前前后后也只不过两个月。 萧涧秋,他无父无母, 孑然一身,师范学校毕业后也曾走南闯北,但并没有做出什么名堂来,他目睹社会的惨状,也看过富人与穷人的生活状态,对于过去,他不想多提,他将这些深藏...
评分鲁迅一生,着意提携和帮助过很多青年人,而其中有很多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更是有一些很年轻就为革命倒在了血泊里,比如柔石。柔石本名赵复生,宁海县人,生于1902年,到1931被捕捉和秘密杀害时,不过三十岁,是“左联五烈士”之一。两年后,鲁迅先生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
评分柔石的《二月》,用的是外乡人怀着“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的相对乐观的憧憬,来到与己异质的某地,却发现自己孑然一身,与一整个原先严丝合缝地运转着的齿轮机械搏斗,最后心有余而力不足,如鲁迅所说,像“一粒石子”,无可奈何地“轧了几下,发几声响”,被弹了...
评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老师联合推荐的《二月》,还是很值得读的。觉得游离于文嫂和陶岚的萧涧秋毫不卑劣,因为他对每一个人都认真,或者说像圣人一样的单纯,但在他这样单纯的行为下产生的任何结果他都没有办法负责。路说“真正的爱情是利他的”,这样的爱情他只在萧和文嫂身上...
评分小布尔乔亚的伤怀之作。放在今天,这个故事可以是:文艺青年萧涧秋逃离了北上广深,回到小镇,但他很快发现,小镇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好,于是,他逃回了北上广深。
评分不知为何,觉得柔石是个多情温柔周到难忘但最终还是会分手的男朋友。
评分3.5 看过改编电影后很久才看的书 电影比原著升华了 原著晦涩矫情的成分不少 别说新文化白话文等等借口 二月写于29年生死场写于35年 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6年的时间不足以造成时间和文化语言上的多大巨变 有萧红这样的天才 柔石只能算个文人而已
评分三星半
评分从小说技巧来说,《二月》在现在看来算不得非常优秀的小说,主人公性格也过于单一和理想化。《为奴隶的母亲》才是代表柔石最高水平的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