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林格的经典短篇小说集《九故事》开篇“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里,西摩开枪自杀,给无数读者留下巨大的悬念:西摩为什么自杀?
西摩是塞林格笔下传奇的“格拉斯家族”七个孩子中的老大。这七个孩子个个是神童,尤以西摩为最。他十六岁即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二十岁出头就成了大学教授。《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就以他的二弟巴蒂为叙述者,回顾西摩生前的种种往事,譬如西摩在婚礼当天作为新郎居然没有出现。
2009年1月1日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美国文学大师J.D.塞林格九十周岁生日。《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中文版的出版,标志着塞林格四部小说第一次在中国出齐。
在塞林格后期的创作中,一个传奇的格拉斯家族逐渐浮出水面。格拉斯家族的七个孩子都自幼聪慧、天赋异禀,他们天才般的生活似乎与世俗格格不入,言谈举止也常常脱离了日常生活的状态,仿佛时刻在进行着自我剖析。因此,有评论家批判这些作品充满了自恋情结以及对于大众的轻蔑,...
评分塞林格的格拉斯家族三部曲终于出齐,也算了却我一桩心事。 下面是书摘: 西摩在日记里描写他的丈母娘:“她这个人,终其一生,也丝毫无法理解或体味贯穿在事物、所有事物中的那股诗意的主流。她可能还是死去的好,然而她继续活着,上熟食铺,看她的精神分析师,每晚看掉一本...
评分 评分 评分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了,因为想说的太多了。 《西摩:小传》中,塞林格先生分析了他另两个直接围绕西摩的短篇(多珍贵呀):《逮香蕉鱼的日子》和《抬高房梁,木匠们》。原文比较大段,不抄了。大意是前一篇因为是在西摩去世几个月后写的,痛失“至亲的导师”的悲伤与震惊,...
只读了part 1 ,塞林格絮絮叨叨的。适合拍成闷骚的ost很好听的电影
评分《西摩:小传》大概是塞林格的野心之作,他可远不满足于单单讲个格拉斯家老大的故事。就此篇而言,塞林格可能想尝试写个如帕慕克所说的《项狄传》那样的“去中心化”小说。具体写法上,塞林格前进两步后退三步,后退的三步则往左右“蟹行”:横着走。于是,就有在西摩“小传”之外那一大堆旁出斜逸的“去中心化”主题(既已旁出,也许就无所谓主题了):中国诗歌、日本俳句、禅宗公案、克尔恺郭尔、对评论家的嘲讽,等等,时空也随之恣肆颠倒穿越。所以,与其追着三缄其口、打定主意做隐士的作者问个不停,不如把这篇东西读个透彻。不过遗憾的是,塞林格太过话痨,旁出斜逸的东西向来很难收拢,炫技式的打岔和生拉硬拽的闲扯,更是让行文变得如坠泥沼、矫揉造作。在这点上,《西摩》没有《抬高房梁》那么一气呵成又浑然天成。
评分又一本读电子版读到一半就在想一定要买到书的小说,塞林格格拉斯系列的最后一本中译本,这个日后就彻底成为隐士的家伙,他又一次将我完全放逐了一回。现在回忆整个格拉斯系列,首先打动我的是语言,那种特有的平白却能将张力发挥到极限的对话和动作,然后就是那些细小的想法,完全不刻意,仿若多年来辗转思索中凝出的那个核,随时可以使用,却一下子戳中了我。比如对道家的终极提出的“不得不抛弃诗,超越诗”,比如西蒙说“人的语言齐心协力把世上一切事物都亵渎完了”。我怀疑人们在阴谋策划来使我幸福。我们一样悲哀,对幸福有如此强烈的意识。
评分太可恨,居然有人打一星。
评分请收下我这朵刚刚绽放的毫无扭捏之态的括号之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