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升级版对照原版对译文进行了精校,修正了前一版中的瑕疵,让这本经典呈现出更完美的面貌。
《全球通史》论述了自人类起源至本世纪70年代的世界文明,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同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是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代表作。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强烈的现实感。该著作自问世以来,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被认为首开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的先河。
下册的内容主要为1500年以后,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L. S. Stavrianos,1913—2004),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加州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全球史观”的倡导者。因其杰出的学术成就,荣获古根海姆奖、福特天赋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
他一生学术成果斐然,生前共出版了《1945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等18部颇具影响的著作。其中享誉世界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可谓斯塔夫里阿诺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实践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球史思潮”的真正的奠基之作。该书出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美国内外众多著名大学均将其选为教材或参考教材。
把人类的历史给过了一遍。 若从感情的角度去看,人类的行为既可以由于其庞大的规模、气势的恢弘让人震撼崇敬,又可以让我感觉人类的世界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简简单单得体现出最初始的想法。尤其是各种冲突、战争,一个简单的膨胀起来的人格就可以波及全世界围着其团团转,种...
评分横纵比较的磅礴手法,摒弃西方中心论的客观视角,鉴古通今的论述深度,以及思考方法的亲切传授,是本书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断断续续地读了一遍,很多细节虽然不可能记得住,但可以说对大的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很多感触。 开篇对原始社会的描述,...
评分没看过鸟语原版,纯推测。 书首高刘的序言以及最后的后记,还是属于浪费树流。 首先让我觉得奇怪的是“致谢”部分,每章章首都有引语,但致谢中对引语出处的注明并不全; 就内容而言,个人认为还行,不过有些地方读起来老觉得洋大人没这么个行文习惯,倒是更像初中历史教科...
评分这本书上个月终于磨磨蹭蹭的看完了,写的非常简洁,很多意见我个人非常有感觉,真心是本好书。印象最深的点有以下3个。 1 生产力和幸福的倒挂 远古的时候,食物采集者时代的人们过的非常舒心,首先吃的食物更健康。因为都是在山林里面收集,各种水果坚果虫子……大自然的馈赠...
评分1 公元1500的划分界限 以公元500年为分界点,在这之前的几千年,世界的繁荣和先进,完全没有欧洲美洲什么事情 ; 在这之后,这个世界才开始往我们现在认识的世界格局转变。欧洲人的航海技术发达了起来,可以去到遥远的非洲,可以绕开地中海直接去到亚洲,并且因为一个误会去到...
读完上下本,依然感觉作者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的,东方的历史其实篇幅不多。另一方面,受限于作者的年代,此书历史到二十世纪末已经完结,不过作者的一些观点颇有启发性,四星。
评分斯氏通史著作较具权威性。亦有时代局限,如虽秉全球史观,从视角和篇幅内容来看,未摆脱西方中心论的窠臼和世纪末人类中心主义的乐观。[2020年1月1版1印] 新版排版精进,正文字体较前版小,骑缝装订设计使部分地图在两页间浏览不全,存在几处印刷漏字现象(p.577 表格“亚洲”数据,p.646第一段末)。
评分读完了,觉得人类完蛋了,都早点散了吧 —— 黑格尔怎么说的?“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觉得他说得真对。
评分配别人读,结果盆友放弃了。等我找她时候居然她连叔都卖了。。。
评分删减就不说了。比较想读的部分略过太多,全球史的视角反倒是亮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