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志良,字心如。民國十四年(1925年)加入清室善后委员会做文物清点工作,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继续任职。二十二年(1933年)护送故宫国宝南迁并疏散后方,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随部分文物迁赴台湾,供职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生与故宫及其文物结缘。作为玉石研究和鉴赏方面的专家,著有《玉器通释》《古玉鉴裁 》《中国古玉图释》等,此外还有《石鼓通考》《故宫四十年》等著作传世。
以1925年由紫禁城更名为故宫博物院为开端,故宫开始了其近50年的动荡岁月,先后发生了文物清点造册、国宝疏散后方、文物出国展览、文物精品运台等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尤其是抗战期间,百万件国宝在战火中南渡北归、西迁东还,颠沛与流离中,故宫文物及其文化传统不但没有断绝,反而获得接续和新生,堪称一个历史奇迹。
本书便是对这50年故宫史的忠实记录,另精选45幅历史和文物照片,力求全景展现故宫及其文物在时代大背景下的遭际。
随着战争一次次的发生,文物不停的变换储存地点,直到运到台湾。 从书中的叙述可以看到故宫文物数量的庞大和留在大陆文物的不值,想不到蒋老头子把这么好的东西都运到台湾了,真不愧都是国宝呀!
评分夜中不能寐,起床读了半本。产生些粗陋的感受。 1、作者写的非常细致,数据很全。 2、正是因为带有大量数据,作资料可以,可读性差点。 3、有些事却是不为人所知,但也符合常理。例如清点文物,打包装箱的具体工作。 4、可以从中感受到,当时的人还是比较讲诚信的,基本靠责任...
评分中国文物的精华,随着战乱而飘零,跟着命运而起伏,但一路的跌宕和坎坷,却蒙的上天的恩,没有损坏一件,这是奇迹,也是天佑。感谢这些文化的保护者,愿这些文物归其所,永的安宁。
评分从近代史以来,中国历经的无数次战争,使中国的古物满目苍凉,而其中最为令人愤怒的火烧圆明园,是本就已经满目疮痍的中国文物迎来了又一次巨大的冲击,而如今,现存的古物每一件都是我们中国的财富。 中国现存现成的古物,我们从记载中可以收获到很多的相关知识,他们并非只存...
评分关于故宫的书和影视作品是很多的,像祝勇老师的《故宫的隐秘角落》,像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故宫,尤其是综艺《上新了,故宫》更是带我们探秘了很多故宫未开发的地方,但是这些都只是让我们看见了现在的故宫,而那志良老师的这本《故宫五十年》打...
重读了一遍新版的《故宫五十年》,老先生的文字虽平如流水,可放在大时代的激流里却一点也不显散淡。一入宫门深似海。那志良先生典守文物的年限竟比故宫博物院还长出一截。书内收入的文字平实,但却忠实记录了各个时期故宫人为守护国宝付出的努力,对此段历史有兴趣或有创作志愿的人必读。新版还加入了四十几幅彩图,增添了阅读的趣味,不过建议如再版可考虑重换相应纸张提升清晰度,不然黑黑的画作实在起不到展示文物美好的作用。
评分重读了一遍新版的《故宫五十年》,老先生的文字虽平如流水,可放在大时代的激流里却一点也不显散淡。一入宫门深似海。那志良先生典守文物的年限竟比故宫博物院还长出一截。书内收入的文字平实,但却忠实记录了各个时期故宫人为守护国宝付出的努力,对此段历史有兴趣或有创作志愿的人必读。新版还加入了四十几幅彩图,增添了阅读的趣味,不过建议如再版可考虑重换相应纸张提升清晰度,不然黑黑的画作实在起不到展示文物美好的作用。
评分记故宫博物院肇始、南迁、迁台事,信息绵密,细节极多。景阳宫有宋元明瓷器「三千七百多件」,景祺阁有「三千四百多件」, 皇极殿有未拆封景德镇瓷「数千桶」,不知道说什么好。大英博物馆的东方部主任到台湾来,我们打开一箱明青花大碗给他看,他说:“你们有这许多,我们有一件,已经当宝贝了。”这只不过是一箱而已。
评分故宫六百年纪念日的事儿,大家耳闻甚多,却对于博物馆自更名以来的动荡历史知之甚少。当年的烽烟战火中,故宫的国宝也经历过一番南渡北归,最后一件不少地平安落地,不可谓不惊奇,这一段历史的讲述尤其戳我,几欲落泪。除此之外,作者对台北故宫的创办经过也着墨颇多,书中还配有汝窑、《富春山居图》、赵孟頫《鹊华秋色》等精美插图,非常棒的阅读体验。
评分史料的数字堆叠居然比网游小说的装备加成更吸引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