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凡尔纳(一八二八-一九○五),法国著名科幻作家。他一生写过八十部小说,发表过好几部科普读物。他所写的故事极富魅力,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他又是一位预言家,他在作品中提前半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就预想到某些极令人惊异的科学发现。
凡尔纳的读者群有两种:即青少年和爱好科学的成年人。他的科幻小说在自然科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有的科学家还对小说中的天文数据进行验算,检验其准确度。即使在二十世纪末的今天,某些科学数据居然与他在书中预见的还有着某种惊人的巧合,可以说这个预言大师在冥冥之中还关注着我们现今的科学发展。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巴尔的摩城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在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中,大炮俱乐都的成员着手准备这项伟大的事业。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当获悉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颗空心炮弹,他邀请巴比康、尼科尔一同乘这颗炮弹到月球去探险。三个人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乘坐这颗炮弹向月球出发了。但是他们没有到达目的地,炮弹并没有在月球上着陆,却成为月球的卫星,无止境地绕月运行。故事留下悬念,三位探险家的命运无人能知……
《从地球到月球》中涉及的天文、地理、人文等知识并非是作者无中生有的虚构,书中所有的数字及描述都是作者丰富想象和理性知识的结合,都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依据。
在昔人智未辟,天然擅权,积山长波,皆足为阻。递有刳木剡木之智,乃胎交通;而桨而帆,日益衍进。惟遥望重洋,水天相接,则犹魄悸体栗,谢不敏也。既而驱铁使汽,车舰风驰,人治日张,天行自逊,五州同室,交贻文明,以成今日之世界。然造化不仁,限制是乐,山水之险,虽失其...
评分某一次去图书馆还书,顺手在自助区域借了本书,《从地球到月球》,也不知道为什么拿了这样一本,或许是书名吸引了我。 从小到大,国外文学看的很少,我始终认为国内文学都阅读了点皮毛,为什么还要去读国外的文学作品呢?就像国内那么多地方都没走过,去国外干嘛?正是这种思想...
评分泛泛的叙事。情节直线推进,即使有波折,读者根据描述会作判断:阻碍将比较容易地被解决。公众反应比较夸张。科学知识比较多。 从故事中,对当时的美国有些许了解。社会禁锢少,束缚少,有活力;工业、商业、金融,强大、高效。 相比 凡尔纳所处的十九世纪,人类继续探索自然改...
评分南北战争结束后,无仗可打的军官们终日无所事事,聚在一起成立了摩城大炮俱乐部,研究威力强劲的新式大炮,最终于百无聊赖之中,在主席巴比康的提议下,决定向月球发射一颗空心炮弹! 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异乡人,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冒险家,无论是退伍军人还是普通市民,都纷纷参...
评分泛泛的叙事。情节直线推进,即使有波折,读者根据描述会作判断:阻碍将比较容易地被解决。公众反应比较夸张。科学知识比较多。 从故事中,对当时的美国有些许了解。社会禁锢少,束缚少,有活力;工业、商业、金融,强大、高效。 相比 凡尔纳所处的十九世纪,人类继续探索自然改...
休憩197th,粗读此书必觉荒诞,大炮打人上天登月,人居炮弹之中。但如果把大炮换成火箭发射器,炮弹换成飞船,就得为凡尔纳的天才而跪了,更何况,他还开天眼般的描绘出了导弹发射井!当然,此书可目为荒诞,恶搞之处的确不少,比如炮弹内的减震,隔热,排气导致的密封问题或语焉不详或处理的十分扯淡,但是我还是愿意把我最大的敬意贡献给凡尔纳大师和这个勇敢的科学探索故事。凡尔纳笔下的欧美生机盎然,充满了对未知探索的鼓励与实践,不知实情是否如是。
评分这套书印刷质量一般,文字又细又密,看着费劲,图片倒是不少,值得一看。内容不多说了,经典。
评分凡尔纳最好的科幻小说,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科幻小说...
评分凡尔纳最好的科幻小说,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科幻小说...
评分读到讨论材料那段真的是笑喷了,这不是要造炮弹,这是要放烟花,还是很亮很亮的铝烟花。还要拿火棉崩上天,哎呀呀,逗死了。 不管怎么样,这是最早的载人航天了吧?虽然是在幻想里。 想想人类早已经登月,真是觉得“啊!好伟大!” 这也是凡尔纳牛逼哄哄的预言功力发挥了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