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國,1923年入瑞士籍,以後長期在瑞士隱居鄉間。他被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其代錶作《荒原狼》(1927)曾轟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於他的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瞭一個範例”,獲諾貝爾文學奬。
《蓋特露德》是黑塞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於1910年齣版。
蓋特露德是作者筆下完美女性的化身,她熟諳音律、嗓音優美,且相貌迷人、心地善良。與男主人公庫恩因音樂相識、相知,卻最終成為庫恩好友穆奧特的妻子。
庫恩年少輕狂時因一場戀愛事件意外殘疾,盡管飽受殘疾與愛情所帶來的壓力與摺磨,仍在音樂之途不懈追求,最終爆發齣旺盛的創作激情,成為瞭一位大音樂傢。
最後,蓋特露德的婚姻以悲劇告終。
這既是一部關於音樂與愛情的小說,同時也是一部探究生命意義的哲思小品。書中對音樂和情感的描寫非常細膩而感人,在這裏,音樂、愛情、友情、親情和生命交織為一體。
公元2009年4月某日中午,我从噩梦中惊醒过来,汗如雨下。昔日伤痛未愈而今又中谢阿姨(谢莹莹:北外大教授,主攻德国文学史,卡夫卡作品,赫尔曼•黑塞作品)的“九转回魂刀”, 惊起半屏噩梦,实属难免。 将时间倒回至21世纪初年,还蛰居某大学当着自得其乐的文艺小...
評分一位朋友很早之前就向我推荐过这部小说。然而,时至今日,我才能静下心来把这部小说来个囫囵吞枣。似乎,这部小说并不像某些人评论的那样,是一部忧伤的小说,有着悲惨的结局。 从一个角度来看,小说里面人物的命运的确会让人感到悲伤:才华横溢的莫特自杀了,近乎完美的盖特...
評分这本书是讲过去的故事,显然这个故事也是适合当代。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信仰,你只要活着,不管信什么,好像总得信点什么。 这是“我”在寻找信仰,是“我”自我拯救的故事。《盖特露德》中存在着多种价值观的对话与较量。 “我”作为一个处在多个人物中间的角色,也是一个观察...
評分一直以来,我都将《盖特露德》视为黑塞回应歌德的著作。至少可以肯定,通过这本早期著作,黑塞讨论了歌德早年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中提出的问题:青年自杀。换言之,在我看来,整本《盖特露德》的主题,实际上是这样的:若自杀未遂,应该怎么办? 我想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
評分最近有些失眠,但是每天晚上读几段《盖特露德》后就能安心入睡。正如另一位网友所说,对黑塞,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就是喜欢他的文字,他的风格。字字句句,那么真切,读得非常舒服,心灵会被触动,会有共鸣。 以下是我读的时候用铅笔浅浅划下的字句。仅作珍藏。 我生命中...
揮不去的自殺情結啊…一開始不太喜歡這個故事,但結局真是太動人瞭
评分黑塞版的少年維特,過水不留痕。“她迴顧自己的青春就像迴顧一個遙遠的,早年旅行過的山榖。”
评分像極瞭日式私小說。還是好看的要死。人的痛苦是不能寫下來發泄掉的。
评分情感的破碎,生活的崩解,令人惱悶的事物亦可以成為宏偉藝術的源泉,它的閃耀程度也將遠遠超過事物本身的光芒。黑塞的論述導嚮直刺精神的內在——亦即,毋論為自我之事而活或是為他人之事而活,毋論沉溺於不朽的傑作或落為世俗和社會的消費品,我唯獨希望自己能在此時此刻保有熱忱。可惜這大概隻是幻想瞭吧。
评分音樂是個很奇妙的東西。愛情也是。生活也是。快樂和痛苦是同一件事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