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1903年出生于俄国基辅的一个乌克兰犹太银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她移居巴黎,凭借其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1929年)迎来了文学上的成功,紧接着,她又创作了小说《舞会》(19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大逃亡之后,她躲在摩万的一个小镇里,后遭法国宪兵逮捕,1942年夏被杀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她在十三岁的长女德尼斯带着一口箱子东躲西藏,箱子装着承载着痛苦的圣物:母亲的遗稿——直至今天才出版的《法兰西组曲》。
看了《法兰西组曲》的第二部《柔板》,很久没有被激起这样的阅读兴奋了。打从现代派兴起之后,满目皆是支离破碎的结构,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叙事,歇斯底里的即兴对话。这次看到这么传统笔法的小说,那根绷紧的阅读神经,马上就被按摩松弛了。清晰的叙事线,扎实的细节功夫,丰腴...
评分《法兰西组曲》是在火车上看完的。火车孤独地按着自己的节拍轰鸣着,窗子上不断地掠过一些或明或暗的飘忽的风景,像极了褪了色的老电影。这种气氛,和《柔板》里的情调有些相似。 这是一个未完成的故事,故事还没有真正展开,一切就戛然而止了。作者内米洛夫斯基1942年死于奥斯...
评分我曾认为,女性作家是永远难以企及伟大的,因为她们无法摆脱顾影自怜的自恋,这一女性作家特质,在成就了她们的同时也成为她们的局限。 《法兰西组曲》是我看到的一个例外。它让我看到一位女性作者可以超脱自身的小世界,对时代和世界怀有真真切切的关注。宛如工笔画一般...
评分《法兰西组曲》是在火车上看完的。火车孤独地按着自己的节拍轰鸣着,窗子上不断地掠过一些或明或暗的飘忽的风景,像极了褪了色的老电影。这种气氛,和《柔板》里的情调有些相似。 这是一个未完成的故事,故事还没有真正展开,一切就戛然而止了。作者内米洛夫斯基1942年死于奥斯...
评分第一次听说这本书 是在柏邦妮的《不实》里 她采访陈冲的时候问陈冲有没有在读什么书 陈冲就回答她说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叫做“法兰西套间” 还不错的 我当时就来了兴趣 查了一下 发现没有一本叫做“法兰西套间”的书 但是发现了这本“法兰西组曲”原名是Suite Française 当然su...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