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坏脾气

经济的坏脾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张廷伟
出品人:
页数:257
译者:
出版时间:2009-4
价格:29.8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80251145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经济危机
  • 经济学
  • 经济
  • 经济史
  • 普及知识
  • 宏观经济
  • 世界历史
  • 随便读读
  • 经济
  • 常识
  • 行为
  • 心理
  • 投资
  • 决策
  • 消费
  • 市场
  • 情绪
  • 偏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经济的坏脾气:1637-2008全球经济危机史》通过对经济危机史的梳理,让读者了解每一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各国拯救经济危机的策略。1637年荷兰郁金香投机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一次经济危机,从那以后,经济危机就像甩不掉的影子纠缠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虽然每一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其中却又总能发现一些共同的因素,比如繁荣、贪婪、投机……

每次经济危机的爆发,总是伴随着各个国家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的博弈,甚至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与竞争。而这一切,在危机之前只是暗藏水底,是经济危机让它们浮出水面,激荡冲突。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已经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也要思考2008年的经济危机,如何迎战?如何应对?历史不能给我们答案,却可以给我们经验。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章   1637:一个“洋葱头”引发的经济危机    “贵族,商人,手工业者,船员,农民,泥炭搬运工,烟囱清洁工,小伙子,姑娘们,或是收破烂的妇人,所有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嗜好。”    --有关郁金香花狂热在荷兰的同时期记载    阿姆斯特丹,1643年    最早的证券交易所?/003    郁金香引发的热潮?/006    失控?/009    大国衰落?/012    历史的重演?/015     第二章?1719: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    劳被那些信徒与野心家紧紧围绕着,有的人把他的屋门挤坏了,有的人从他的花园翻窗而入,还有一些人从他办公室的烟囱里爬了下来。    --圣·西蒙在回忆录中的记载    要繁荣,发纸币?/021    疯狂的“劳氏股票”?/026    第一次股灾?/031    被诅咒的银行?/035    第三章?1720:英国的“南海骗局”    ??我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天体的运动规律,但我却无法计算出股票市场的变化趋势。    --在“南海骗局”中损失了2万英镑的牛顿感慨    政府主导的“圈钱计划”?/039    “投机公司”的兴起?/044    泡沫公司取缔法?/047    “股份公司”被禁止?/051     第四章?1788~1823:生产过剩的经济阵痛    ??所有的商号和工厂主都因商业信用的完全丧失而感到悲观失望。……格拉斯哥和伦敦的工厂主拥有大批存货,只有靠削价才能脱售。棉纺织厂老板开始辞退工人。    --议员麦克杜尔    “企业”出现?/055    生产开始过剩?/059    危机重重?/060    再度爆发?/066    转嫁危机,众国遭殃?/069    第五章?1825:热钱在英国游荡    ??英国的工厂已不能扩张生产,因为海外市场已是空前未有地充满了英国商品,而殖民地商品的消费由于同样的理由却不能有所增加,因为国家的则富和社会一切阶层的收入正是由生产的规模所决定的。    --杜干·巴兰诺夫斯    热钱涌动?/075    投机也疯狂?/076    从银行开始破产?/080    危机蔓延,国际动荡?/083     第六章?1837~1843:英美大震荡    ??我国目前的投机狂热,其规模之大,简直没有人能想象。人们横竖不看日报,不谈交易所报告,不留心价格表及其他商业消息,所以连登个广告来宣布一个新公司的创立也用不着……    --1836年英国政府阁员汤普逊    投资铁路?/089    向美国倾销?/093    总统点燃导火索?/096    余震在继续?/104    扩大出口,却加重了危机?/106    第七章?1847:众国癫狂    “只要中国每人一双洋袜、一顶棉帽,便可使英国工厂开足马力连轴转,银元也会滚滚流入大英帝国国库。”“我们怎么能生产过多呢?我们要供给三万万人的穿着物。”    --曼彻斯特的一位工厂主    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111    铁路上的疯狂?/115    谁都逃不掉?/118    发现金矿与欧洲革命?/122     第八章?1866:英格兰春天的噩梦    不,你不敢发动棉花战争,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敢打棉花战。一直以来棉花都是至高无上的,直到最近英格兰银行才取代了棉花的至尊地位。    --参议员詹姆斯·亨利·哈蒙德    为棉花而战?/127    铁路上的繁荣?/134    奥弗伦-格尼银行破产?/136    股份制的疯狂?/138    两把达摩克利斯之剑?/140    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142    第九章?1873:“震心”到美国    消息一经传出,华尔街立刻出现全面恐慌,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了自成立以来头一次关门10天的现象,华尔街一片凋敝、凄惨的景象。人们恐慌的神经一触即发,谣言满天飞,这种恐惧通过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迅速传到了欧洲,欧洲市场也随之崩溃。    --1873年危机爆发现状    英国的没落?/147    黑色星期五?/149    迟钝的约翰牛?/154    垄断组织诞生?/155     第十章?1882:一个被人忽略的年份    1865~1895年之间的这代人早已被抵押到了铁路上,对这一点,最清楚的莫过于他们自己。    --美国总统亨利·亚当斯    短暂的繁荣?/161    再现危局?/163    英法的噩梦?/165    摩根拯救了美国?/167    三大影响?/170    第十一章?1900:新世纪的警钟    经纪人像疯了一般……身材高大者将矮个子挤到一边,矮个子们愤怒地叫嚷着,重新冲入人群中,用手、胳膊、肘、脚--使用一切手段以得到一寸立足之地……远处农产品交易所走廊里的人们不解地看着这个可怕的景象--争斗、喧哗与嘈杂,目眦欲裂的经纪人,卖出与买进,买进与卖出。    --《纽约时报》    钢铁帝国的辉煌?/175    萧条与繁荣?/178    “国王”死了?/181    战争即将来临?/185     第十二章?1929~1933:大萧条    现在我要把去年和前年说过的话再重复一遍,灾难迟早要到来。    --股市分析师罗杰·巴布森    柯立芝繁荣?/189    危机暗藏?/192    大灾难与警觉者?/194    顽固的胡佛?/197    罗斯福新政?/200    全球同萧条?/205    自由经济的终结?/207    第十三章?1970:幻想破灭    军费支出的扩大显著地改善了舆论空气。在越南的军事集结实际上向美国企业家保证了最近不会发生经济衰退。    --约翰逊总统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213    越南战争拖累了美国?/215    繁荣背后的隐患?/217    “冻结尼克松!”?/219     第十四章?1973~1979:石油战争    灯火通明的摩天大楼到了夜晚一片漆黑,联合国大厦周围和白宫顶上的电灯也限时关掉,许多居民不得不靠拾树枝生火取暖。    --石油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西方世界的油库?/225    1973,最黑暗的一年?/227    不稳定的“稳定之岛”?/230    震动中的美利坚?/232    大转折?/234    第十五章?2008:危机进行时    我不得不抱歉地向大家宣布,我们的公司即将申请破产,这是万不得已!公司没有能料想到投资者转眼之间对次贷市场失去信心。    --新世纪金融公司CEO布莱德·莫里斯    新世纪的惊雷?/239    “不死猫”也死了?/241    次贷危机?/244    冰岛:国家破产!?/247    二十国峰会?/249    中国:并非这边独好?/253     后记    一次艰难的跋涉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翻前两章,感觉还可以。越往后,越觉得没有头绪、没有逻辑,让人无法学到什么。后来才发现,作者不是经济学出身。出身也许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这本书成书太快,以致缺乏内涵

评分

翻前两章,感觉还可以。越往后,越觉得没有头绪、没有逻辑,让人无法学到什么。后来才发现,作者不是经济学出身。出身也许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这本书成书太快,以致缺乏内涵

评分

翻前两章,感觉还可以。越往后,越觉得没有头绪、没有逻辑,让人无法学到什么。后来才发现,作者不是经济学出身。出身也许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这本书成书太快,以致缺乏内涵

评分

翻前两章,感觉还可以。越往后,越觉得没有头绪、没有逻辑,让人无法学到什么。后来才发现,作者不是经济学出身。出身也许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这本书成书太快,以致缺乏内涵

评分

翻前两章,感觉还可以。越往后,越觉得没有头绪、没有逻辑,让人无法学到什么。后来才发现,作者不是经济学出身。出身也许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这本书成书太快,以致缺乏内涵

用户评价

评分

拖了很久才读完。没有记住什么东西。比较晦涩难懂。

评分

一本还不错的书,对于不熟悉经济危机的人还是可以读读。贪婪、恐惧,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评分

事物的发展总有其规律性,今天发生的事情过去发生过,将来还会发生,以史为鉴

评分

一本还不错的书,对于不熟悉经济危机的人还是可以读读。贪婪、恐惧,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评分

事物的发展总有其规律性,今天发生的事情过去发生过,将来还会发生,以史为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