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1933年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市,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美国犹太裔作家之一。罗斯以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崛起,在过去的十年间,他已赢得美国多个主要文学奖项,1998年更是凭借《美国田园诗》一举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电影《人性污点》即由他2000年出版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他也是近年来获诺贝尔文学奖呼声颇高的作家之一。
说实话,中文翻译的不怎么高明... 这本小说其实没有用什么很玄妙的叙事技法,和《低音提琴》相仿,如果和《赫索格》相比那还是单薄了许多。菲利普・罗斯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死亡,流放,美国六七十年代青年的反叛,家庭,肉身,恐惧,爱。在这么多东西面前,作者的笔...
评分苏轼《与王庠》写道:“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 读菲利普•罗斯《垂死的肉身》,找到一个很好的比喻:“她就像新孵出的雏鸟,圆圆的前额上还粘着蛋壳碎片也不奇怪。”除了这个比喻之外,值得“一意求之”的是教授大卫•凯...
评分《垂死的肉身》似乎是《人性的污秽》衍生产物?六旬的大学教授,爱上了自己的学生——24岁的古巴女孩康秀拉。康秀拉,一个字面上非常美的名字,一个实际上也非常美的女孩,在这里忠实的展现了自己的另一面(作者把人的两面都展现了出来),他和教授做爱,让他看自己来月经时的...
评分从这本书里我看出了…… 这是一个枯燥的句式 一个姑娘丰满的乳房…… 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开头 所有平凡的、堕落的、低下的都有待艺术来拯救…… 这是一个不知所谓的总结 从这本书里我看不出堕落和低下 隐藏在那些赞美和欲望背后的是作者燃烧的企图心 关乎政治怀念过去讨论婚姻...
评分我承认,第一次阅读是把它当作一本洛丽塔式的色情小说来看的。 今天早晨吃完早点,从床头的一堆书中偶然抽出这本,再次翻看,发现开篇的“一切都有待艺术来拯救”竟然是孙甘露先生的文字,不免又起重新阅读的念想,索性揣包里带到公司。由于今天是第一天上班不会很忙,找了个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