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静,1921年生于上海市,圣约翰大学经济系肄业,曾任职中央银行扬州分行、无锡分行,1949年后在上海浦东郊区任小学语文教师及中学英文教师,1968年底自黄楼中学退休。
季季,本名李瑞月,台湾省云林县人,1945年生。1963年省立虎尾女中毕业,放弃大学联考参加救国团文艺写作研究队,获小说组比赛冠军。1964年3月开始专业写作,6月成为第一批皇冠基本作家。专业写作十四年。1988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作家。1978年进入新闻界服务。曾任《联合报》副刊组编辑;《中国时》报副刊组主任兼《人间》副刊主编;时报出版公司副总编辑;《中国时报》主笔。2005年2月自《中国时报》退休。出版小说《属于十七岁的》、《异乡之死》、《拾玉镯》;散文《夜歌》、《摄氏20-25度》;传记文学《我的姐姐张爱玲》(与张子静合著)、《休恋逝水──顾正秋回忆录》等十余册。主编1976年、1979年、1986年、1987年年度小说选(尔雅版);1982年台湾散文选(前卫版)等十余册。
同一个秋千架上的童年,截然两种的人生旅途,张爱玲唯一的弟弟回忆姐弟身世,家庭变故,人世沧桑……
先前,关于张爱玲,我仅限于知道一些零散的轶事,比如她显赫的家世(祖父张佩纶,外曾祖父李鸿章),比如她唯一一段爱情(对胡兰成的痴情),再比如她的文学上的才华…… 如同海明威讲的那样,“一个文人的最好训练是不快乐的童年”。原名张煐的张爱玲四岁时母亲便离开她,远...
评分一九三七年那年,张爱玲中学毕业。“母亲回国来,虽然我并没有觉得我的态度有显著的变化,父亲却觉得了。对于他,这是不能忍受的,多少年来跟着他,被养活,被教育,心却在那一边。”(《私语》)男人的嫉妒心是不可捉摸的。这只是引子,而结局是不可收拾的,张爱玲被...
评分同父同母,相差不过一岁,相同的童年环境,姐姐成为著名作家,名满天下,弟弟却只是一名普通的乡下老师,自嘲庸碌了一辈子。是什么让两人有这么大的差别? 从主观上说,弟弟显然也是向往姐姐的成就的,他对姐姐有一种仰慕甚至崇拜的感情。晚年的弟弟说,“没志气”的我,庸碌大...
评分四十明朝过,尤为世网萦,蹉跎暮容色,煊赫旧家声。 这道张爱玲奶奶李菊耦所作的集句,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那个张爱玲的底色,那个作为满清遗老遗少的后代,生活在一个大烟塌与床榻相连的庭院,祖上的荣耀与高光时刻成为后代们的背景音,后代们能不能重新站在戏台上唱戏不一定,但...
评分我不能算作是张迷,但我喜欢文字的感觉,喜欢张爱玲写书的那种风格一种惊艳,还有一种冷峻。那一种四处散发的特别的气质由字里行间透出,由不得人不侧目。这是感觉的事情,只能自己体会。因着这种感觉,便觉着张爱玲这个人一定是个很有故事的人,所以,而从四处听来、看来、读来...
许多年前看过一回。可惜弟弟直到死都没有看到过《小团圆》,再亲的人有些东西也是感应不到的。
评分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
评分如果张爱玲的最后三本小说不曾出版,那么我们无法知道姐弟之间的隔阂竟然到了这个程度,张子静对爱玲,尤其是成名之后,几乎是完全不了解的。她和桑弧的一段情,在这本书里被否认了,可是在《小团圆》里写的明明白白。他以热烈的赞美的口气写起张爱玲,可是她在《雷峰塔》里把他写的如此不堪,直到把他写死了。于是他的传记也变的浮于表面了,情何以堪。
评分如果张爱玲的最后三本小说不曾出版,那么我们无法知道姐弟之间的隔阂竟然到了这个程度,张子静对爱玲,尤其是成名之后,几乎是完全不了解的。她和桑弧的一段情,在这本书里被否认了,可是在《小团圆》里写的明明白白。他以热烈的赞美的口气写起张爱玲,可是她在《雷峰塔》里把他写的如此不堪,直到把他写死了。于是他的传记也变的浮于表面了,情何以堪。
评分亲人往往未必了解更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