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楔子
第一部 荒年
直皖戰爭結束後,直奉兩係軍閥共同控製瞭北京政權,推靳雲鵬組閣,後奉係軍閥張作霖又將靳雲鵬趕下颱,扶植親日的梁士詒齣任國務總理,並聯絡以孫中山為首的廣東政權,組成反直“三角同盟”。1922年1月,吳佩孚聯閤六省軍閥,通電攻擊梁士詒內閣媚日賣國,迫梁離職,直奉矛盾日趨激化,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亂世當道,關東匪患猖獗無忌,遍地綹子,遍地英雄……
第二部 殘局
日本人因東北王張作霖不肯滿足他們在東北開礦、設廠、移民和在葫蘆島築港的無理要求,於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在皇姑屯附近,將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炸毀,這位亂世梟雄身受重傷不治而亡。同年 12月29日,張學良將軍宣布東北易幟,被南京政府任命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奉軍更名為東北軍,張學良“以妨礙統一,阻撓新政”的罪名處決瞭楊宇霆和常蔭槐,鞏固瞭在東北軍的領導地位。城頭上變換的青天白日旗並沒有改變內憂外患的局麵,日本人虎視眈眈地覬覦東北,使關東大地陷入瞭風雨飄搖之中。像東荒地白傢這樣的大糧戶,猶如汪洋中的一葉孤舟,又像一盤殘局。作為棋手,白四爺盡管每一步都走得謹慎而艱難,最後他還是無奈地輸掉瞭這盤棋……
第三部 熱土
從“九•一八”到“八•一五”,是東北人民經受日本帝國主義血腹統治的十四年,也是東北各界軍民抗擊日寇侵略,浴血關東的十四年。日本侵略者扶植前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建立瞭滿洲傀儡政權,實行殖民統治,使東北同胞飽受瞭亡國滅種之痛。由於蔣介石政權在政治上實施獨裁統治,鏟除不同政見者,造成瞭統治集團內部派係林立,加之“不抵抗”政策,使東北軍大部“奉命”撤進山海關,未來得及撤退的前東北軍再次一分為二:一部分有民族氣節者,成瞭東北抗日義勇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奮起抗戰;還有一部分民族敗類則在於芷山、張海鵬、吉興等一批大漢奸的帶領下以此為藉口脫離國民政府,打著“麯綫救國”的旗號,不僅堂而皇之地認賊作父,還招降納叛,搜羅瞭大批土匪武裝和社會流氓,充實到僞滿洲國軍的隊伍裏,成瞭日本關東軍的忠實鷹犬,從而更加劇瞭東北民眾的苦難。直到1945年東北三省光復,淪喪瞭十四年的78萬平方公裏的國土纔得以重新迴到中國人民的手中……
第四部 睏惑
如果說,1957年以前的東荒地,老少有禮,進退有儀,世風典雅,民情醇厚,人們以誠實的勞動開創著自己美好生活的話,那麼,從1957年開始,接二連三的政治運動便像原子彈爆炸後盤踞在高空灼熱的蘑菇雲,迅速蒸發瞭人們品格中那些傳統的寶貴養分,道德之都淪喪變成瞭一座可憐的孤城,城頭上雖然挺立著不肯撤退的戰士,可畢竟珍如鳳毛麟角,即使是學貫孔孟的鄭肇庸之流也不得不倉皇齣逃。
第五部 春暖
1978年隆鼕,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用粗糙的手指在白紙上按下瞭血紅的手印兒,他們冒著殺頭坐牢的危險搞起生産責任製,從此拉開瞭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也許是曆史的巧閤——就在這些農民按下手印兒不久,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在關係國傢命運和前途的曆史關頭,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農民,翻開瞭曆史嶄新的一頁。
1981年6月27日,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一緻通過瞭《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若乾曆史問題的決議》,迴顧瞭建國以前二十八年的曆史,對建國三十年來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和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作瞭基本估計和評價,由此把中國引上瞭改革開放這條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尾聲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