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28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全书分为上、下册。第一篇是子学时代,第二篇为经学时代。从孔子到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到康有为为经学时代。子学时代主要介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经学时代则记述了从汉代到晚清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
取材严谨,持论精确
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
矫傅会之恶习,具了解之同情
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
——陈寅恪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冯友兰
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两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陈寅恪曾评此书,以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今欲求一中国哲学史,能骄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此书作者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宜其所系统而多新解”...
评分如果说胡适讲哲学史“截断众流”地从“诗的时代”讲起,那么冯友兰的这本哲学史,以大气魄把两千年来的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是另一种“截断众流”。这本哲学史,上篇讲诸子,下篇讲玄、佛、道、朴之类,虽略有粗泛之感,但也算举玄勾要,有条理且有通识,远高于现今...
评分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两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陈寅恪曾评此书,以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今欲求一中国哲学史,能骄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此书作者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宜其所系统而多新解”...
评分这本书断断续续读完历时三个月之久,起因是工作。中间因事中断,又拾起来,比一直读更艰难,但每每拾起是想让自己做事有始有终。 本书是冯先生梳理中国哲学的思想脉络之作,基本按时间序列排列。上部为子学时代,自孔子至淮南王;下部为经学时代,自董仲舒至康有为;...
评分佛学读不进跳过
评分巧合的是刚来重庆读研时在导师的建议下自费买的第一本书就是老先生的《哲学史》。先生虽然以西洋哲学之范式撰写中土哲学,是以西学述中学,但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度推进,西学东渐势头不减的背景之下实属难得,与适之先生的《哲史大纲》一道为中国哲学在洋人面前多少挽回了些颜面。而先生青年时代能于礼崩乐坏、瓦釜雷鸣以及兵灾连绵之中心如止水,孜孜不倦以修传统哲学,令人钦佩之至。正所谓冯母教子真堪孟母三迁。有人说先生中年之后心系仕途,于我而言,我选择相信先生是经世致用而非止于名利。
评分这本书很难说什么叫读完,譬如,史料看的透不透,分析看的懂是不懂,这些,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朋歌自购,更多精彩书籍请至朋歌书房:http://site.douban.com/pongo/room/529268/
评分适合对整个思想史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先秦诸子和民国部分还好,佛学和宋明理学部分简直在云雾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