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精裝)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曆史 曆史地理 地理 史地 中國曆史 地理學 謀略 歷史
發表於2024-12-22
讀史方輿紀要 (精裝)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書生憂國、紙上談兵之傑作。
評分書生憂國、紙上談兵之傑作。
評分書生憂國、紙上談兵之傑作。
評分書生憂國、紙上談兵之傑作。
評分書生憂國、紙上談兵之傑作。
《讀史方輿紀要》,原名《二十一史方輿紀要》。
有清一代地理著作層齣不窮,其中,清初顧祖禹獨撰的《讀史方輿紀要》頗
受後世稱道,被譽為“韆古絕作”、“海內奇書”。
作者簡介
顧祖禹,字瑞五,號景範,江蘇無锡人,生於明崇禎四年(1631 年),
卒於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由於久居無锡城東宛溪,被學者稱為宛
溪先生。他自幼聰穎過人,好學不倦,背誦經史如流水,且博覽群書,尤好
地理之學。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顧祖禹隨父避居常熟虞山,長期躬耕授業,過著“子號於
前,婦嘆於室”的清貧生活。雖如此,亦恥於追名逐利,走入仕途。相反,
選擇瞭以著書立說為手段,以圖匡復亡明的道路。秉承父親遺命,立誌著述
《讀史方輿紀要》,“蓋將以為民族光復之用”。自順治十六年(1659 年)始,
他邊教私塾,邊開始《讀史方輿紀要》的著述。
康熙十三年(1674 年),三藩起兵,顧祖禹隻身入閩,希望投靠耿精
忠,藉其力達到反清復明的目的,但未被耿精忠收用,隻好重返故裏,繼續
撰寫《讀史方輿紀要》。康熙年間,雖曾應徐乾學再三之聘,參與《大清一
統誌》的編修,但堅持民族氣節,不受清廷一官一職,書成後甚至拒絕署名。
在此期間,顧祖禹利用工作之便,遍查徐氏傳是樓藏書,為《讀史方輿紀要》
的修撰,積纍瞭大量資料。經過 30餘年的筆耕奮鬥,約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前,也就是顧祖禹 50 歲左右時,終於完成瞭這部舉世聞名的曆史地理
巨著。
有利,而且要看交通是否方便,生産是否發達,對敵鬥爭是否有利。由於建
都的各種因素是在經常變化的,不能單純考慮山川地勢。他的這種觀點與曆
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基本上是符閤的。
第四,注重經世緻用,有關國計民生的問題尤其重視。顧祖禹認為:輿
地之書不但要記載曆代疆域的演變和政區的沿革,而且還要包括河渠、食貨、
屯田、馬政、鹽鐵、職貢等曆史自然地理和曆史經濟地理的內容。當他開始
撰寫時的確對此十分重視,但後來由於各種原因,原稿多有散佚,加上“病
侵事擾”,顧不上補綴,但其大略亦能“錯見於篇中”。不過他在論述各地的地
理形勢時,盡量做到以地理條件為印證,使曆史成為地理的嚮導,地理成為
曆史的圖籍,互相緊密融匯。全書對於有關國計民生的多寫,無關的少寫,
詳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詳,這也是《讀史方輿紀要》有彆於其他地理著作之
處。由於黃河之患曆來不止,直接對國計民生産生不良影響,因此,顧祖禹
在《讀史方輿紀要》中大量輯錄前人治水的主張,以留給後人藉鑒。他十分
賞識潘季馴的治河方針。認為“以堤束水,藉水攻沙,為以水治水之良法,
切要而不可易也。”(《讀史方輿紀要》捲 126)書中對潘季馴的主張頗多
引證。此外,書中對漕運的記載也十分重視。顧祖禹認為漕運相當重要,因
為“天下大命,實係於此”。但他反對為瞭漕運而置運河沿綫百姓生命財産於
不顧的觀點。在《川瀆異同》中,他以整整一捲的篇幅,論述漕運和海運,
又在有關州縣下,詳細記載運河的閘、壩、堤防和濟運諸泉。此外,對於明
代農業經濟發展較快的蘇鬆地區,以及揚州、淮安等轉漕城鎮衝要地位,書
中都一一作瞭記載。同時,《讀史方輿紀要》於農田水利的興廢、交通路綫
的變遷、城邑鎮市的盛衰,都詳略得當地有所記載。由此可見,不但對於軍
事地理、沿革地理方麵《讀史方輿紀要》有十分重要的記述,而且在經濟地
理方麵亦有相當可觀的內容。
本書意義
以軍事地理為主,集自然與人文地理於一身的巨著—— 《讀史方輿紀要》
的撰成,當然與顧祖禹本人的努力分不開。
為瞭編撰這本巨型曆史地理著作,他先後查閱瞭二十一史和 100 多種地
誌,旁徵博引,取材十分廣泛。同時,他也比較注重作實地考察,每凡外齣
有便必然觀覽城廓,而且對於山川、道裏、關津無不注意察看。並且深入作
調查,無論過往商旅、徵戍之夫,乃至與客人談論時都注意對地理狀況的異
同進行考核。但無論實地考察或是調查,囿於條件所限,他都隻能“間有涉
曆”而已。主要工作還是限於對圖書資料的探索和考校。盡管全書考證嚴謹,
描述論證也多確實可靠,但他本人總覺得未能十分滿意,尤其以缺乏隻有從
實地考察中纔能獲得的感性知識為憾事。當然,由於時代與條件的限製,加
上全書僅為顧祖禹一人獨撰,難免有疏漏、謬誤之處,但這些並非其主流,
毫不影響它閃耀於曆史地理巨著之林的光輝。
《讀史方輿紀要》長期以來由於內容豐富、地名齊全、考訂精詳、結構
嚴密,不但勝於唐代成書的《元和郡縣圖誌》、宋代成書的《太平寰宇記》,
而且超越明代成書的《寰宇通誌》、《大明一統誌》。若與清代曆史地理巨
著、官修的《大清一統誌》相比,也是各有韆鞦,並不遜色。至今仍成為曆
史地理學者乃至研究曆史、經濟、軍事的學者們必讀的重要參考書.
客謂顧子曰:“子所著《方輿紀要》一書,集百代之成言,考諸傢之緒
論。窮年纍月,矻矻不休。至於舟車所經,亦必覽城郭,按山川,稽裏道,
問關津,以及商旅之子、徵戍之夫,或與從容談論,考核異同。子於是書,
可謂好之勤,思之篤矣!後有起者,考求險要,辨彆攻寺,遠而周知天下之
故,近麵都邑之間,非子之書,何所適從焉?”
餘曰:“否,否,不然!古人有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明於匠石之
任者,或昧於雕鏤之細。予也未嘗溯江河,登恒岱,南窮嶺海,北上燕冀。
間有涉曆,或拘於往返之程,或睏於羈旅之次,不獲放曠優遊,博觀廣詢。
間嘗按之圖畫,索之典籍,亦舉一而廢百耳。又或瞭瞭於胸中,而身至其地,
反若聵聵焉。所謂‘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又異辭’者,不可勝數也。
餘之書,其足據乎?且孫子有言:‘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
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夫論兵之妙,莫如孫子;而論地利之妙,亦莫
如孫子。使信餘之書而不取信於鄉導,譬之掩耳而求聞,閉目而求見,所誤
必多矣!
“且夫地利亦何常之有哉?函關、劍閣,天下之險也。秦人用函關卻六
國而有餘,迨其末也,拒群盜而不足。諸葛武侯齣劍閣,震秦隴,規三輔;
劉禪有劍閣而成都不能保也。故金城湯池,不得其人以守之,曾不及培*(土
婁)之邱、泛濫之水。得其人,即枯木朽株,皆可以為敵難。是故九摺之阪、
羊腸之徑,不在邛峽之道、太行之山;無景之豁、韆尋之壑,不在岷江之峽、
洞庭之津。及肩之牆,有時百仞之城不能過也。漸車之澮,有時天塹之險不
能及也。知求地利於祟山深榖、名城大都,而不知地利即在指掌之際,烏足
與言地利哉!善乎,孫子之言曰:“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能與我
戰。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然則變化無窮者,地利也。
地利之微,圖不能載,論不能詳,而變化於神明不測之心;所謂可以意會,
不可以言傳者乎?故曰:方圓奇偶,韆鞦不易也,伏羲以之畫八卦,大禹以
之演九疇。伍兩卒旅,韆鞦不易也,武侯以之列八陣,李靖以之變六花。城
郭山川,韆鞦不易也,起於西北者可以並東南,而起於東南者又未嘗不可以
並西北。故曰:不變之體,而為至變之用;一定之形,而為無定之準。陰陽
無常位,寒暑無常時,險易無常處。知此義者,而後可與論方輿。使銖銖而
度之,寸寸而比之,所尖必多矣。吾嘗考濛古之用兵,奇變恍惚,其所齣之
道,皆師心獨往,所嚮無前。故其武略比往古為最高。彼豈嘗求之於山海之
圖、裏道之誌哉?然則求地利於吾書,無乃猶是刻舟之見乎?吾慮舉足動步
或將有礙焉者也。客其益廣所聞,無過恃吾之書也已。”
或曰:“審如子言,則鄉導之於地利重矣。然則子之書其可廢乎?”
曰:“何可廢也?孫子言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然不得吾書,亦不可
以用鄉導。夫南行之不可以北轅也,東泛之不可以西楫也,此易知也。西北多山,而未嘗無沮洳之地;東南多水,而未嘗無險仄之鄉。此易知而不易知
者也,且夫一指蔽前,則泰山不見;十步易轍,則日景不分。使其惘惘焉左
陷大澤而不知,前入深榖而不悟,乃欲執途之人而求其為鄉導,鄉導其可恃
乎哉?何也?鄉導用之於臨時者也,地利知之於平日者也。平日未嘗於九州
之形勝、四方之險易,一一辨其大綱,識其條貫,而欲取信於臨時之鄉導,
安在不為敵所愚也?是故先知馬陵之險,而後可以定入魏之謀;先知井陘之
狹,而後可以決勝趙之計。不然,曹瞞之智,猶惕息於陽平;武侯之明,尚
遲迴於子午。乃謂求地利於臨時,而不求地利於平日,豈通論哉!是故途有
所必由,城有所必攻,此知之於平日者也。欲齣此途而不徑齣此途者,乃善
於齣此途者也;欲攻此城而不即攻此城者,乃善於攻此城者也。此知之於平
日,而不得不資於臨時者也。攻則攻敵之所不能守,守則守敵之所不能攻;
辨要害之處,審緩急之機;奇正斷於胸中,死生變於掌上,因地利之所在而
為權衡焉。此固大將之任,而非可問之於鄉導者也。凡吾所以用多用少、用
分用閤、用實用虛之處,既已灼然知之,而後博求之於鄉導,從其可信,缺
其可疑,以善吾地利之用,豈徒寄耳目於僕夫雲爾哉!此吾書所以必不可廢
也。
“且不獨行軍之一端也。天子內撫萬國,外蒞四夷,枝乾強弱之分,邊
腹重輕之勢,不可以不知也。宰相佐天子以經邦,凡邊方利病之處,兵戎措
置之宜,皆不可以不知也。百司庶府為天子綜理民物,則財賦之所齣,軍國
之所資,皆不可以不知也。監司守令受天子民社之寄,則疆域之盤錯、山澤
之藪慝,與夫畊桑水泉之利、民情風俗之理,皆不可以不知也。四民行役往
來,凡水陸之所經、險夷趨避之實,皆不可以不知也。世亂則由此而佐摺衝,
鋤強暴;時平則以此而經邦國,理人民:皆將於吾書有取焉耳。”
“然則孫子之說固未當乎?”
曰:“非也。孫子之言,國以地利者行軍之木,而鄉導者地利之助也。
先知地利,而後可以行軍。以地利行軍,而復取資於鄉導,夫然後可以動無
不勝。凡吾所以為此書者,亦重望夫世之先知之也。不先知之,而以惘然無
所適從者任天下之事,舉宗廟社稷之重,一旦束手而畀之他人。此先君子所
為憤痛呼號扼腕,以至於死也。予小子既已奉遺命,采舊聞,旁搜記載,規
之正史,稍成一傢之言。閤為一十八部,分為百三十捲。藏之傢塾,以俟來
者。”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讀史方輿紀要 (精裝)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