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瓦尔泽,德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927年生于德国博登湖畔瓦塞堡,是当代德语文坛中与西格弗里德•伦茨、君特•格拉斯等齐名的文学大师。主要作品有《惊马奔逃》(1978)、《迸涌的流泉》(1998)、《批评家之死》(2002)、《恋爱中的男人》(2008)、《寻死的男人》(2016)等。他曾于1981年获毕希纳文学奖,1998年获德国书业和平奖,另外也曾获黑塞奖、席勒促进奖等重要文学奖项。其作品数度在德国引起强烈争议。
[新京报书评周刊 | 一周新书推荐] 评《批评家之死》 马丁·瓦尔泽是当代德语小说创作的尊严,但2002年,这本《批评家之死》问世时,他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抨击。大众争论的焦点在于故事开始时两个人物的身份,一个是犹太人,而另一个是德国人。马丁·瓦尔泽在写小说的时候...
评分本文转载自网易读书,选取了其中有关《批评家之死》的几段采访。 网易读书:德国书业协会在向您颁发书业和平奖时称:“瓦尔泽以他的作品描写和阐释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德国现实生活,他的小说和随笔向德国人展现了自己的祖国,向世界展现了德国,让德国人更了解祖国,让世界更了...
评分“战争过去了,但是战斗才刚刚开始。” ——《批评家之死》第二部第四章结尾 《批评家之死》是一本出版后其话题性和事件性超过对其文本价值讨论的书。在德国,大量媒体指控瓦尔泽的这本小说具有反犹倾向,甚至在图书正式上市前便大加鞭挞。对这种重点偏移的本质的揭示——或者...
评分本文转载自网易读书,选取了其中有关《批评家之死》的几段采访。 网易读书:德国书业协会在向您颁发书业和平奖时称:“瓦尔泽以他的作品描写和阐释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德国现实生活,他的小说和随笔向德国人展现了自己的祖国,向世界展现了德国,让德国人更了解祖国,让世界更了...
评分《外滩画报》:2002 年《批评家之死》出版后,遭到了一些“反犹”的指责,有人说这本书的主角影射的正是犹太批评家赖希-拉尼茨基。你也觉得这本书是针对拉尼茨基的吗? 迪特-博希迈耶:瓦尔泽写这本小说其实是讽刺媒体,同时讽刺那些在媒体中安身的文学批评家。他之所以以赖希-...
不遗余力sarkastisch pathetisch的怼人,把文学圈那点事写得仿佛后宫般恶臭。第一虚拟式贯彻全篇,“都是别人说的可没我什么事啊”。分句多且杂碎,宗教感和自我认知,价值判断和不朽等大命题无处不在。能把这么件破事写的如此无趣和深刻的也没谁了。
评分不遗余力sarkastisch pathetisch的怼人,把文学圈那点事写得仿佛后宫般恶臭。第一虚拟式贯彻全篇,“都是别人说的可没我什么事啊”。分句多且杂碎,宗教感和自我认知,价值判断和不朽等大命题无处不在。能把这么件破事写的如此无趣和深刻的也没谁了。
评分不遗余力sarkastisch pathetisch的怼人,把文学圈那点事写得仿佛后宫般恶臭。第一虚拟式贯彻全篇,“都是别人说的可没我什么事啊”。分句多且杂碎,宗教感和自我认知,价值判断和不朽等大命题无处不在。能把这么件破事写的如此无趣和深刻的也没谁了。
评分不遗余力sarkastisch pathetisch的怼人,把文学圈那点事写得仿佛后宫般恶臭。第一虚拟式贯彻全篇,“都是别人说的可没我什么事啊”。分句多且杂碎,宗教感和自我认知,价值判断和不朽等大命题无处不在。能把这么件破事写的如此无趣和深刻的也没谁了。
评分不遗余力sarkastisch pathetisch的怼人,把文学圈那点事写得仿佛后宫般恶臭。第一虚拟式贯彻全篇,“都是别人说的可没我什么事啊”。分句多且杂碎,宗教感和自我认知,价值判断和不朽等大命题无处不在。能把这么件破事写的如此无趣和深刻的也没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