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麦尔 Michael Meyer
1995年作为美国“和平队”志愿者首次来到中国,在四川省一座小城市培训英语教师。1997年他搬到北京居住了十年,并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他的文章多次在《纽约时报》《时代周刊》《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媒体上发表。迈克尔•麦尔曾获得多个写作奖项,其中包括古根海姆奖、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奖、怀廷奖和洛克菲勒•白拉及尔奖。他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目前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香港大学教授非虚构写作,其作品有《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等。
我还在翻译的时候,让几个朋友帮着读,提提意见,做点修改。他们看了几章之后共同的反应是:“我去,这本书出的了吗?”或者,“你小心点儿啊。” 设定的框框存在太久,我们都self censored了。 很高兴的是,这本书删除的内容很少很少,不到word文档五号字一页...
评分给我推荐这本书的人是一个来北京生活8年左右的人。我不知道这里给予这本书很正面评论的人有多少是真的在北京长大,胡同里生活过,深刻体验那是一种怎样生活的人。有没有过冬天的夜里跑到寒冷而脏的公共厕所,夜里给家里的炉子生火,夏天大雨房屋漏水,开大功率电气立刻全院断电...
评分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喜欢的这类纪实性读物都是老外写的。 又是一本美国“和平队”出品。自从何伟的三部曲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社会学可以做的如此迷人。老北京一直是个有趣的话题,我看马芷痒先生写的《北平旅行指南》,看王军写的《城记》。一般的写法都是“高屋建瓴”型的,图...
评分全书看罢,沉淀了心痛、沉淀了忧伤,沉淀了心中的五味杂陈,第一个蹦出来的问题却和本作无关,我在想文字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类比于摄影,有人说照片的意义就好像文明的手印。如同文字有小说有传记一样,照片也有文艺片和纪实相张。但是照片更偏向于空间艺术,或者是离散的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