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季雅娜•德•羅斯奈(Tatiana de Rosnay)
1961年齣生於巴黎,擁有法國、英國、俄羅斯的血統。20世紀70年代,她跟隨前往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的父親移居美國波士頓。大學畢業後,她年重返巴黎。
《莎拉的鑰匙》是塔季雅娜首次以英文母語創作的小說。此作從2007年在英語世界齣版至今,不僅攻占《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光是美國地區,銷售量就已突破百萬冊;而在歐洲,其聲勢更勝過《刺蝟的優雅》,甚至讓她超越眾多法國名傢,成為2009年全歐洲銷量稱霸的法語作傢。
2008年,塔季雅娜憑藉《莎拉的鑰匙》榮獲法國“科西嘉讀者奬”和“書商首選書奬”,成為法國廣大讀者最期盼閱讀的作傢,是近年來歐陸和英語世界最值得期待的重要作傢。
Paris, July 1942: The French police brutally arrest ten year-old Sarah and her family in the Vel' d'Hiv' roundup, but not before she locks her younger brother in a cupboard thinking that she'll be back in a few hours. Paris, May 2002: On Vel' d'Hiv's 60th anniversary, Julia Jarmond is asked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this black day in France's past. She stumbles onto a trail of long-hidden family secrets that connect her to Sarah.
书是朋友送的,不过估计她也就是看了看封套两面各大报章杂志的忽悠,以为能在我生日的时候负责煽情,于是泪水与欢笑交织,好不热闹,可惜啊~题材不错,主题人物却不突出,倒显得narrator Julia形象无比高大...... 这本书是以Julia的记者生活和1942年发生在Sarah身上令她愧疚一...
評分只要看到“犹太孩子”、“集中营”、“锁进壁橱”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这故事有多悲惨了。犹太人的二战遭遇恐怕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文艺界的最大催泪必杀技,而且是世界通行,即使最拙劣的故事讲述者,遇到这个题材也能赚到眼泪;如果故事讲述者功力深厚,就更有本事把...
評分谁说过的,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创造故事,另外一种人讲故事。有时候记忆真的是太过沉重,有的背负着爱与希望,有的承载了太多的秘密和悲哀。 关于屠杀,关于被试图掩盖的历史真相,总会被人们的好奇心发掘,记住的人永远不会忘记。 《莎拉的钥匙》中朱莉娅带我们走过...
評分“你为什么要道歉,你是一个美国人,难道为美国没有在1944年解放法国道歉。” “我为我这么多年不知道这件事情而道歉。” 每次看和奥斯维辛有关的东西就会想到鲍曼的《现代性和大屠杀》,或者这不作品太深邃也太简单,人们一眼望穿了它的理性终点,又毫无智性的嗤之...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