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 70年代 ,随着西方社会史研究的兴起 ,家庭史作为社会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史学家的广泛重视。他们希望通过研究近代早期的家庭 ,更好地认识、理解现代家庭与社会。劳伦斯•斯通这本书以情感变迁为线索 ,重现了英国家庭从 1500年到1800年的历史。本书的主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尝试图绘、记录、分析、解释这三百年期间英国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上的巨大变化。这些巨大而无从捉摸的文化变迁表现在家族成员彼此关系的改变上,本书从法律、社会结构、风俗、权力、情感及性等方面来论述。
1、有价值,看后很震惊,尤其高死亡率和恶劣卫生情况带来的影响。同期中国的情况会不会更让人震惊? 2、参照A Farewell to Alms,英国和中国有同样高的出生率,实现方式不同。中国是早婚,低婚内生育率;英国是晚婚,高婚内生育率。英国的死亡率要高得多,其结果是低人口增长率...
评分1、有价值,看后很震惊,尤其高死亡率和恶劣卫生情况带来的影响。同期中国的情况会不会更让人震惊? 2、参照A Farewell to Alms,英国和中国有同样高的出生率,实现方式不同。中国是早婚,低婚内生育率;英国是晚婚,高婚内生育率。英国的死亡率要高得多,其结果是低人口增长率...
评分由于之前看的那《文明的进程》也属历史社会学,看到最后我十分捉鸡,感觉很难懂。不得不承认,《文明的进程》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要比这本书多,所以才疏学浅的我看到最后只想撕书==但是这本书相对通俗易懂很多。 上一本是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
评分1、有价值,看后很震惊,尤其高死亡率和恶劣卫生情况带来的影响。同期中国的情况会不会更让人震惊? 2、参照A Farewell to Alms,英国和中国有同样高的出生率,实现方式不同。中国是早婚,低婚内生育率;英国是晚婚,高婚内生育率。英国的死亡率要高得多,其结果是低人口增长率...
评分劳伦斯•斯通的《英国的家庭、性与婚姻 1500—1800》一书是研究16至18世纪英国社会史的重要著作。在书中,斯通“尝试图绘、记录、分析、解释从1500年到1800年大约三百年期间英国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上的巨大变化” 。对于近代早期的家庭变迁,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建构了一系列...
主要内容就是1500-1800年英国家庭发生的三个阶段的演进。从世系家族群到父权体制家庭到个人情感主义主导下的核心家庭。作者在结语说这种家庭模式的摆动本身也是历史中利益的一种摇摆。未来如何,现在的理论仍有借鉴意义。
评分無法評價
评分情感个人主义,由深情的关系连接起来的核心家庭,在英国不过300年的历史。人际疏远防备曾是常态,如今完美的婚姻与亲子关系也正在崩溃,不婚不育者越来越多。“它是地理上、历史上、社会上一最有限、最不寻常的现象,我们对它在未来的存活及散布没有很多信心。”也许新的家庭形式也正在产生吧。
评分看的时候也要看看笛福和洛克的东西才好~从最后的结论部分来看虽则批判了五种传统价值颠覆的路向但是却在正文部分加以了详细叙述,好的批判应该是这样的吧@@看了这个就很想继续看托克维尔那本了嗯~
评分主要内容就是1500-1800年英国家庭发生的三个阶段的演进。从世系家族群到父权体制家庭到个人情感主义主导下的核心家庭。作者在结语说这种家庭模式的摆动本身也是历史中利益的一种摇摆。未来如何,现在的理论仍有借鉴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