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 70年代 ,随着西方社会史研究的兴起 ,家庭史作为社会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史学家的广泛重视。他们希望通过研究近代早期的家庭 ,更好地认识、理解现代家庭与社会。劳伦斯•斯通这本书以情感变迁为线索 ,重现了英国家庭从 1500年到1800年的历史。本书的主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尝试图绘、记录、分析、解释这三百年期间英国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上的巨大变化。这些巨大而无从捉摸的文化变迁表现在家族成员彼此关系的改变上,本书从法律、社会结构、风俗、权力、情感及性等方面来论述。
劳伦斯•斯通的《英国的家庭、性与婚姻 1500—1800》一书是研究16至18世纪英国社会史的重要著作。在书中,斯通“尝试图绘、记录、分析、解释从1500年到1800年大约三百年期间英国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上的巨大变化” 。对于近代早期的家庭变迁,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建构了一系列...
评分劳伦斯•斯通的《英国的家庭、性与婚姻 1500—1800》一书是研究16至18世纪英国社会史的重要著作。在书中,斯通“尝试图绘、记录、分析、解释从1500年到1800年大约三百年期间英国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上的巨大变化” 。对于近代早期的家庭变迁,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建构了一系列...
评分1、有价值,看后很震惊,尤其高死亡率和恶劣卫生情况带来的影响。同期中国的情况会不会更让人震惊? 2、参照A Farewell to Alms,英国和中国有同样高的出生率,实现方式不同。中国是早婚,低婚内生育率;英国是晚婚,高婚内生育率。英国的死亡率要高得多,其结果是低人口增长率...
评分劳伦斯•斯通的《英国的家庭、性与婚姻 1500—1800》一书是研究16至18世纪英国社会史的重要著作。在书中,斯通“尝试图绘、记录、分析、解释从1500年到1800年大约三百年期间英国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上的巨大变化” 。对于近代早期的家庭变迁,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建构了一系列...
评分个人主义在近代西方历史上扮演的角色,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分。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曾一言以蔽之:“现代性”最重要的内涵是个人主义带来的政治自由。英国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也说,以个人主义为代表的“公民社会”是现代性的基础。个人主义如何起源?自然也吸引了众...
看的时候也要看看笛福和洛克的东西才好~从最后的结论部分来看虽则批判了五种传统价值颠覆的路向但是却在正文部分加以了详细叙述,好的批判应该是这样的吧@@看了这个就很想继续看托克维尔那本了嗯~
评分之前翻过,被第一二章的数字史料吓到,后弃。今天重读亲子部分,觉得很不错,逻辑清晰,史料翔实,每部分还有总结句!还是要带着问题读书才有的放矢。不过觉得翻译得略随意。
评分劳伦斯斯通的总结:近现代以来的个人情感主义为基础的核心家庭并非总是好的,而且不会长久永存,正在走向变化。核心家庭从亲属与庇护关系中脱离,但或许难逃后工业化时代体积日益庞大的社会的侵蚀。
评分主要讲述了18世纪英国上层中产阶级和乡下大地主阶级兴起的一种新型家庭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出来的。此类家庭“多夫妻取向,少亲属社区取向;受情感因素束缚较多,受政治经济关系束缚较少;多宗教道德精神,少功利主义;多自由,少威权;关心无依无靠者的福祉;多性自由,少性压制;多关心小孩及他们的需要而少关心成人;多私人而少公共;愿控制生殖而不愿将生殖的控制权交给上帝”。不过这种家庭模式被各阶级采纳,其诸多特征被各阶级接受的时间都不相同,很自然地形成了多种家庭模式并存的局面。作者由此驳斥了妄图用一种理论对此进行一概而论式的解释。同时,他也指出现代家庭与婚姻中出现的所谓新现象只不过是对历史的重演罢了。
评分研究早期近代西北欧社会变迁的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