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萨拉森(Philipp Sarasin)出生于1956年,任苏黎世大学近代通史专业教授,研究方向为身体发展史、知识文化史、历史理论,主要的著作有:《市民城市:巴塞尔1846-1914》(哥廷根1998年第二版)、《敏感的机器》(法兰克福2001年版)、《历史学和话语分析》(法兰克福2003年版)、《炭疽:作为幻像的生物恐惧》(法兰克福2004年版)。
本书按照福柯著作出版的时间顺序,结合福柯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学术生涯,对其思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予以逐一解读。作者认为,福柯的思想体系主要围绕三个轴心展开:知识、权力和自我关系。对知识与思想体系的考古学研究为第一阶段,权力分析的谱系学为第二阶段,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向主体、自我关系和自我技艺的转向。在其思想转变的过程中,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大致以历时性的角度分析了福柯从考古学向谱系学转变的过程,而福柯的作品则是这一转向的最好证明。从理性与非理性、话语与权力再到对于人的主体以及精神性的哲学性分析,福柯都以一种边缘性的位置来看待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边缘话题。
评分大致以历时性的角度分析了福柯从考古学向谱系学转变的过程,而福柯的作品则是这一转向的最好证明。从理性与非理性、话语与权力再到对于人的主体以及精神性的哲学性分析,福柯都以一种边缘性的位置来看待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边缘话题。
评分这本书开始读会有点难,但是坚持读下来还是能对福柯的思想有一个很深的了解。作者是一位很优秀的福柯研究者
评分大致以历时性的角度分析了福柯从考古学向谱系学转变的过程,而福柯的作品则是这一转向的最好证明。从理性与非理性、话语与权力再到对于人的主体以及精神性的哲学性分析,福柯都以一种边缘性的位置来看待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边缘话题。
评分我思,故我为我之思,故而我为我未思,我思为我未曾是,我何所是?(事实是没怎么看懂这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