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伯克莱(1893-1971)
推理小说史上的先知。1922年,他开始创作高水准的古典推理小说,并一手创建了著名的“侦探俱乐部”。在古典推理大行其道之时,伯克莱反而预测:“纯粹以解谜为主,重视情节却忽略人物塑造、缺乏文风和幽默感的传统推理小说时日不多。未来的推理小说,心理成分在吸引读者方面将超过数学成分。”而今,这一预言自是全部命中。1939年,伯克莱宣布停止推理小说的创作,但依然活跃于评论界,直至1971年去世。
Reissue of one of the great puzzle mystery classics of England's Golden Age of crime fiction; plot involves a group of upper-crust amateur sleuths who set out to solve a murder that has baffled Scotland Yard; catnip for fans of Agatha Christie and Margery Allingham
读这本《毒巧克力命案》的前半本时,我不止一次想起了东野圭吾的《超·杀人事件》,感觉二者都是对侦探小说的一种颠覆,前者是理论或方法论上的颠覆,后者则是社会学意义上的颠覆。 毒巧克力命案前半本是对演绎法、归纳法这些纯理论推理的颠覆,核心论点正像笠井洁在《再见,...
评分A将一盒他以为来源于广告公司的巧克力样品送给B,B的妻子食用后中毒身亡。是谁寄出了这盒巧克力,寄送人想杀死的是A,还是B?或者目标原本就是B的妻子?“犯罪研究学会”的六位推理人士,给出了六种能够解释案情的推理结论…… 作者没有给出答案,所以我也不知道到...
评分简介: 班迪克斯先生把别人寄给尤斯特爵士的巧克力拿回了家,他的太太吃了之后中毒身亡。如此巧合,是谁下的手?为了什么?警方侦办这个奇特的案件,立刻陷入困境。这时,一个由各种爱好推理艺术人士组成的业余社团“犯罪圈研究学会”来帮忙查案,不料其中六位推理迷竟分别找出...
评分由6个所谓爱好推理艺术的人组成的“犯罪圈研究学会”在成立以后的聚会上,将余兴节目改为探索苏格兰场没有破获的案件。这6个人分别是查尔斯-怀德曼爵士,律师;费尔德-傅立敏夫人,剧作家;布雷迪,推理小说家;丹蒙小姐,小说家;薛灵汉,畅销小说作家;区特威克,无业游...
评分《毒巧克力命案》全书利用1/6左右的笔墨叙述主要人物和案件经过,接下来完全利用每一位侦探的推理过程展开情节。作者把所有的线索及各种假设和想法分别安插在前五轮的推理过程中,虽然每一位侦探得出的结论不同,但他们或多或少都提出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和结论。最终,第六位侦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