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余秋雨出版了《借我一生》。他的许多亲友读后不断向他指出书中需要补充与更正之处,还有读者批评说书中叙述他自己与妻子近十多年来经历的部分顾虑太多,写得不清不楚。于是,余秋雨重新整理了新增的资料,直面他的家族与他本人经历的现代传奇,创作了这部记忆文学。
这是一部不用史诗的样子写出的真正的史诗。最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最悲壮的集体挣扎,直到今天。今天,风光无限,又风雪弥漫。
要领悟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死亡美学,请读这本书。
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作品
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真实,比文学还文学……
不玩耍象征的象征,是最大的象征,这是从海明威开始的现代作家的至高目标。《我等不到了》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作品。一个文明古国的近代坎坷,一种文化人格的寂寞悲剧,很难写得比它更好了。
推荐年轻的读者都能读读这本书。它会告诉你们,在你们出生之前,父辈们有过什么样的精神历程,这种精神历程又如何渗透到今天,成了你们的生存背景。这是一部深入灵魂的“中国读本”。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写到了当今很多人都知道、都看到的一些事情。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把这些事情的逻辑关系一清理,竟然是那么震撼人心。
第一部
一 历史
二 还是历史
三 还债
四 墓碑
五 朱家小姐
六 乡下
七 那天下雨
八 叔叔二 十岁
第二部
一 无产地主
二 妈妈下楼了
三 夜晚
四 姨妈和表哥
五 上海的事
六 饥荒
第三部
一 大民主
二 同一 个省
三 那个冬天
四 裸体
五 稍稍打开的窗
六 老人和老屋
第四部
一 楼梯
二 齐华
三 祖母无名
四 在位和退位
五 历险和逃跑
六 继续逃跑
七 守护
八 我等不到了
九 这样结束
平时的文字记录了余秋雨的家族和个人经历,没有刻意渲染,却让我缕缕潸然泪下。本书也可以看做是秋雨最低调和诚恳的自述,不求众人的理解,也不怕众多的舆论诽谤,默默地在文化寻根里扎根更深。 我以前不知道余秋雨是怎么被人诽谤和舆论的,从自述来看,他身上继承的余家从多灾...
评分 评分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感到了沉重。“我等不到了”——等不到什么?我的好奇与疑惑驱使我去读他,欣赏他。作者从余姓一族的开始及发展将其,一直追溯到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己。这不仅是在讲他自己的故事,更是在讲中国的近代史。不仅是在讲他的不幸,更是在讲这一代的不...
评分《我等不到了》,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看到这个书名距今有一年多时间了,回想一下,是前年的冬日,在九九图书的购书目录上勾下了这本书。记得当时的想法是对于耳闻却丝毫不了解的作家,起码我要有一本他的书,可以试着去了解他的文字。 一个人的文字是以个人的心灵映射。这句话...
评分看《我等不到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余秋雨将这本书称之为“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 读过之后,会感受到一种“真实”。 经常会问起周围的大人们,他们知道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知道董卿、朱军、白岩松,却鲜有人知道王小波、张洁、周国平……当然,这绝不是说明他们的“...
“真实”又是什么?我重复地陷入了从庄子到西方现代哲学家都描述过的苦恼中。这个世界需要真实吗?如果需要,又需要到什么程度?
评分即使在余秋雨声名狼藉的今天,我也从不掩饰我对他的喜爱。很多人只看了一些网络言论就妄加否定。我却读了他除去《笛声何处》的所有书籍。并且认识他十年了。如此,读完这本书我满是激动,因为他还是以前的秋雨,即使近年风波接踵,也未曾改变他。
评分相比较而言,我觉得借我一生更好看...
评分过去,国人冷漠旁观一切的不公与罪恶,甚至因此而兴奋激动,然后参与其中,助纣为虐。 现在,又改头换面成“道德高潮”的季节性发作,“自由”和信息的泛滥,而且经常是群P,大的有甚嚣尘上的“解救”运动,小的有佛学组『peace』等人卑鄙恶劣的泼脏水言论。当年,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不也是因为看到了普遍存在于国人的看客习性与人性的丑陋么?今天和过去相比,其实仍旧是老样子。传统道德逐渐瓦解,新道德尚未形成,有些人只能选择等待,也许,他们真得等不到了。
评分1.人再上点岁数写自辩性质的东西会好点。2.他出《借我一生》的时候不是说要封笔了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