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1927~),河南唐河人。本书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卷,并可独立成篇。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本书以七七事变后明仑大学教授孟樾一家的变故为主线,描写北平知识阶层在亡国之际表现出的崇高民族气节,也揭示了一些人懦弱苟且的灵魂。小说富于生活气气息,营造出纯净真挚的艺术氛围,令人回味不已。
《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套装共3册)》内容包括:《南渡记(野葫芦引第1卷)》、《东藏记(野葫芦引第2卷)》、《西征记(野葫芦引第3卷)》。《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套装共3册)》是宗璞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此前她从未写过长篇小说,1982年,当时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韦君宜对宗璞说,你现在到了可以写长篇的阶段了。宗璞炼意炼句,苦思苦吟,把八年抗战的人心正气、亲情友爱、生死别离、世情百态、众生之相,把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和深刻的历史命运,一一纳入“野葫芦”中,将小说经营得玲珑雅致、气韵悠长、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还好是一气读完三本,没有等待的煎熬。三卷的差别还是存在的,不能用“一气呵成”来形容,就像卓越图书介绍里说的,“可独立成篇”。 前两卷似乎更有感觉些,卷前和卷间的曲子写得很好。自古书生爱国,澹台玮死得很可惜,估计孟樾、卫葑在第四卷里的故事不会是什么光明结局,前...
评分以现代文学的视角评论,算不上上乘。然而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狭义的“文字”学本身,也在于文字后的关怀。一些旧事,读来心有戚戚,某段历史与某些人心都得以温润,算的上是好“人文”了。 特别是小说里的人物多有原型,读来还是让某些人如我兴趣大增。孟弗之是冯友兰无疑,嵋...
评分回家的几天没有做什么,把宗璞的《南渡记》《东藏记》重新看一遍。爸爸想拿来看,我说你不会喜欢的。这书是给对幸福感仍有单纯的期许的人看的,并且还要对知识分子的执着细腻与迂腐抱有由衷的理解,宽容甚至热爱与向往。这知识分子不仅包括书里的人物,也包括宗璞自己。我总怀...
评分五年前,在大学的一个租书小店偶然翻到这本书,看完后只记得一句话,卫葑对凌雪妍说,雪雪,你来。 五年里,我已不记得这本书叫什么名字,谁写的,只记得那句雪雪你来。 五年后,我到了这本书里的那所大学继续读书,偶然的一个小书店,终于让我找到它了...
评分终于读完《野葫芦引》,说实话,非常失望。 《野葫芦引》是一套书的总称,包含了《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和《北归记》,不过最后一部《北归记》未完成。 这几部小说合成了一套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讲诉了北平知识分子在抗战爆发后离开北平,到了昆明,又参与...
为了写论文看的,昆明我去过,很熟悉的地方和景色 ,总体说写得不错,战争年代知识分子们的生活,可圈可点,看到了40年代中国的希望。
评分人物单薄,三颗星是给里面的一些曲
评分那些不能忘怀的年代,历史真的值得铭记!
评分读完了。读到两处地方特别想哭。一处是一个因为炸惠通桥得了pdst失忆疯癫的民工,因为嵋说他“有功”、和他谈心,慢慢好起来,有一天,他跑来和嵋说,“那天早上我打了她”。一处是玮玮死了。 我依然觉得,宗璞有种温和的刻薄。可是她也很了不起,这样呕心沥血。 —————— 下午想起来,将好几年前草草翻过的《南渡记》又看了一遍。《东藏记》自初一来来回回看了不知多少遍,不用温习也都还记得。是该偶尔看看“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文字,省得天天腻歪在小情小爱里无病呻吟。 其实我一直不太看得惯宗璞先生那点绵里藏针的“温和”的刻薄,《野葫芦引》的气度比起《未央歌》实在是逊了一筹。但刚刚读到吕清非老先生之死那一节,还是心中悲恸,为了这一节,打四星吧。《西征记》……来日补上。
评分那些不能忘怀的年代,历史真的值得铭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