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在路上》等。他以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与文学主张,震撼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社会观。凯鲁亚克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写作 手法——“狂野散文”,他的“生活实录”小说往往带有一种漫无情节的随意性和挑衅性,颠覆了传统的写作风格。其疏狂漫游、沉思顿悟的人生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一种理想。
威廉•巴勒斯(William S. Burroughs,1914-1997),美国作家,与艾伦•金斯伯格及杰克•凯鲁亚克同为“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创始者,但他的写作更具有后现代主义者特征。主要作品有《瘾君子》、《裸体午餐》、《西部之地》和《新星快车》三部曲等,其中,《裸体午餐》在出版后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但如今已被奉为“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巴勒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沉溺毒品达十五年之久,晚年游戏演艺界,创作了很多通俗歌曲,并参与广告、电影等拍摄事业。
1944年夏天,骇人的哥伦比亚大学谋杀案震惊了年轻的“垮掉的一代”。威廉•巴勒斯和杰克•凯鲁亚克受这起命案的启发,于1945年合作完成了这部小说。小说以硬汉侦探小说的写法,由两位作家交替各写一章,描述了纽约一群放荡不羁的年轻人,充满了毒品和艺术,困扰和残酷。故事的场景和人物 大都具有原型。这部作品被雪藏了六十多年,一直到所有主要当事人和两位作家都已去世,才在2008年初次出版。
---------------------------------------------------------
这本书是我们这代人“失去”的那个部分的写照。
——杰克•凯鲁亚克
硬汉侦探小说和存在主义挽歌的综合体——就像达希尔•哈米特遇上了阿尔贝•加缪……“垮掉的一代”一份必不可少的记录。
——《旧金山纪事报》
展示了两位巨匠青年时期的生活……凯鲁亚克和巴勒斯在不经意间写出了1944年的格林尼治村,就像乔伊斯写出了1904年的都柏林。
——《波斯顿凤凰报》
这部小说的出版是一次重大的文学事件,这不仅因为它是凯鲁亚克和巴勒斯“垮掉的一代”两位最重要作家的合著,还因为它讲述了一个使美国很多其他作者都着迷的故事。……一个失落时代的一部迷人的快照集。
——《独立报》
一部迷人的作品,从中可以窥见垮掉派成长的岁月。
——《星期日泰晤士报》
在这部由二人交替书写的小说中……凯鲁亚克虽然才二十出头,但已经显露出杰出的写作才华,他对酒吧场景的速写,大概会令布科夫斯基自叹不如。至于巴勒斯,出现在《裸体午餐》和其他作品中的兴趣和困扰,已经初露端倪。
——《科克斯评论》
这是一部有故事的书。小说一般都有故事,此书贯穿的故事就是一对有十余年年龄差距的人,有同性恋暧昧,纠缠良久,最后年轻者杀了年长者,然后投案。小说篇幅不长,线条也很简单,就是要展示这个过程,两个人的关系,两个人在一个小群体里的关系,如何试图摆脱对方而不可,然后...
评分 评分迈克·莱斯,或杰克·凯鲁亚克,在炎热的星期一陪刚刚成为杀人犯的好友沿街逛过一个又一个酒吧,在点唱机里投五分钱,放了首本尼·古德曼的《世界期待日出》。 世界期待日出,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 想象河马在咕咚咕咚冒泡的水槽里翻滚变红,马戏团火灾的热浪喷涌...
评分迈克·莱斯,或杰克·凯鲁亚克,在炎热的星期一陪刚刚成为杀人犯的好友沿街逛过一个又一个酒吧,在点唱机里投五分钱,放了首本尼·古德曼的《世界期待日出》。 世界期待日出,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 想象河马在咕咚咕咚冒泡的水槽里翻滚变红,马戏团火灾的热浪喷涌...
评分“垮掉的一代”,创造该文学流派的作家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尽管直到今天,此类小说还饱受文学界的争议。威廉•巴勒斯&杰克•凯鲁亚克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 1944年,纽约上街区滨海公园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哥伦比亚大学生卢西恩杀死了他的师友...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评分多少牛逼哄哄的句子也不及一个流水账的好故事。虐!死!人!
评分硬汉侦探小说的写法,却密布着超冷的笑点。还有凯鲁亚克式的极具煽动性的海上生活的描述。两位写作者一冷一热,填补了两位凶杀案的主角的因果与枝叶。反差萌。 前言超有料。 每天都喝酒聊天耗在一起,有一天就杀了人。宿命式的。
评分牛逼。老布尔李威廉的结尾收的漂亮。好一句搞政治。凯鲁亚克的最后一章写得也好,挑逗这词用的好,那点暧昧全写在里面了。还有那几个三番五次说了又说的再见。情深至此啊,何必再多说。羡慕垮掉的一代那拨人之间的友情,能这么你一章我一章的合写一本小说,这得多默契相投才能做到。有共同的性情和追求才能一起写出完整的故事不发生矛盾和冲突。我在想,如果想判断和一个人的友情是否达到亲密无间算得上真正的知己朋友,那就和他一起写一本小说吧,故事结束时你也就明白了是否该和他继续友谊。好看,不仅仅是贵在真实,原来凯鲁亚克在那时文笔就已经这么锋芒毕露。也喜欢巴勒斯的人生态度,谁爱干嘛就干嘛吧,多挣点钱是最好的,当然咱们必须抓紧机遇种点大麻。卡尔想必一定很帅吧。那么受男孩欢迎。而且我也没想到凯鲁亚克不是纯直男。毕竟结婚了。
评分挺喜欢这本儿书的,翻译的也蛮到位。杰克·凯鲁亚克与威廉·巴勒斯还是俩无名小辈的时候你一章我一章攒出了初稿,然后跟地板底下藏了六十来年,所有人都死翘翘了才拿出来发表,这事儿干的太TM有腔调了。当然,主要是这书写的还颇有感,哥儿俩的才华锋芒初露。那句“这是我喝过的最孤独的啤酒”,读的我小心肝儿一颤,想起了那些与狐朋狗友们一通玩耍之后的默默惆怅。不过硬要说哥伦比亚大学谋杀案有多么了不得的象征意义,就显得矫情了。就是一群不靠谱儿的大姑娘小小子儿,扎一堆儿闲扯淡瞎胡混,喝高了嗨大了躁动了迷茫了不爽了,一时失控把人给干死了,仅此而已。如今再看,“垮掉的一代”也就那么回事儿,只是后人给贴上了太多这样那样的标签,披上了太多的光环。可话又说回来,那毕竟是个文艺青年的黄金时代,怎能不令人心生向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