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全新修订)》内容简介:作者的少年时代是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度过的,在那里书籍和食品一样匮乏。在我小学五年级时,从一位当过小学老师的叔叔那里借到了两本残破的小说——《水浒传》和《西游记》,我记得《水浒传》中似乎在开始还印着“揭露投降派宋江”之类的黑体字,现在想起来这应该是“文革”末年的版本,在全国人民评水浒的热潮中赶印出来的。而《西游记》还是繁体字印刷,不知是何年的古董。每每看这《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全新修订)》,我必须在旁边放一本字典。这《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读完后的副产品就是,小小的我认识了许多“老字”——我们当地对繁体字的称呼,令村里一些读过私塾的老人刮目相看,父亲对此也很是自豪。
年少懵懂的我自然不知道这两《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全新修订)》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也不知道这两《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全新修订)》特别是《水浒传》从问世以后遭受的毁誉沉浮。它曾被一次次翻印,一次次删改,一次次禁毁,一次次被从政者利用或诠释……这两《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全新修订)》,在一个政治早熟的农业国家,在一个官场规则通吃一切的社会,他们从来就不是作为两本简单的小说而存在。
当然,这些东西是随着眼界的开阔、年岁渐长而逐步明白。当时那个山村的男孩,对这两《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全新修订)》惟一的感觉就是好看、有趣。
十年砍柴,本名李勇,文化学者和网络意见领袖。生于上世纪70年代,在湘中农村长大,少年时,学业之余常上山砍柴,直到18岁去兰州大学中文系求学。22岁来到北京,先后栖身于国有大企业、国务院某部委、某中央媒体。年近不惑,终于发觉自己最适合的角色乃是一书生,遂进入语文出版社,开始“读书、写书、编书、卖书”的四书生涯。其写作游走于古代历史文化和当下时事政治之间,先后在《南方都市报》、《华商报》、《华商晨报》、《新京报》、《潇湘晨报》、《钱江晚报》、《经济观察网》等媒体开设时评专栏或文化专栏。已出版有《闲看水浒》、《皇帝文臣和太监》、《晚明七十年》、《闲话红楼》等
中国古典小说顶峰的四大名著中,一向感觉红楼文笔最强,三国场面气魄最大,西游传播影响最广,水浒则相形逊色,以前读水浒总有文笔粗糙,结构杂乱之感,然而“闲看水浒”彻底扭转了我的偏见。 早在网上拜读砍柴老兄妙文,尤其是“水浒”这一系列,视角独特有趣,分析入骨三分...
评分记得中学语文上有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一课,老师眉飞色舞地讲解鲁提辖那三拳给郑屠的“色香味”体验是如何神来之笔。男同学特别来劲儿,女同学皱眉反感,而我,对这部唯一看完的,被我看作是“青少年叛逆指南”的四大名著之一开始有种奇怪的感受:为什么鲁达骂郑屠“狗...
评分砍柴在《闲看水浒》的引言中说起他少年时读《水浒》的快乐:“梁山聚集的是一帮叛逆者,他们无君无父,无老无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玩就玩,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本领高强义气为重,他们不服世俗权力的管辖,不受礼法的约束。这是个快乐的乌托邦,也是某些青春期孩子心中的...
评分“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话据某些考证最初是金圣叹先生说的,从逻辑上说这两本“四大”其实对人都是有消极影响的,不是读者年龄适应不适应的问题:《三国》就是浓重的阴谋论,《水浒》里对人的精神最侵蚀的是它对中国社会史阴暗面的全景映射。当年十年砍柴解读《水浒》...
评分读完本书再看水浒传感觉通篇只有两个字:吃人。作者能用水浒里的事件注解类似的社会百态,这便是名著果然具有着跨越时代的魅力。梁山并非是快意恩仇的自由,而是有着自己生存的另一套规则,所谓的好汉们来自不同的山头只是抱团以求自保,其实他们大多数人兼具奴性与匪性,投靠...
作者的有些观点还是比较认同的,有些观点作者也只是看到了表面,深层的东西还是没有挖掘到。如果做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可以被人轻易看破,那它就不是水浒了。这本书用来“闲看”还是比较有趣的。
评分真正的中国,到现在都没有变。
评分排座次的学问。
评分无论良民、顺民最后都成暴民;无论能吏、廉吏最后都成酷吏;无论清官、昏官最后都成贪官。这样人格转变之中专制文化、权力文化的决定性作用,是中国最难绕出的死结。
评分写的还是比较有思想的,只是因为不大喜欢水浒,看得也有些乏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