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六经皆文”和“六经皆诗”的理论审视周代文化,对以《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和“三礼”为代表的传统文献进行诗学解读,在礼乐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全面考察了周代文化的诗性品格和诗学精神。全书运用考据的方法,论证了《周易》爻辞以诗体为核心的艺术结构和文学意蕴;分析古老的“象乐”的艺术,认为“象乐”是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为基本内容的、纪念式、远古戏剧的经典形式;从《月令》等岁时文献入手,探讨自然的时序变化对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考察了中国文学包含的“四时结构”和情感意蕴。全书用较大篇幅考察春秋时代的文化与文学发展轨迹,认为支撑春秋文化的根本精神是城邦文化与城邦精神,春秋时代发生了从旧体文言向新体文言转变的语言变革,春秋城邦文化和新体文言形式对春秋时代的文学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春秋时代“兴观群怨”的诗学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全书力图以历史还原的方法,追溯周代诗学精神的理论来源,表现礼乐文化影响下的周代“君子人格”和风雅精神。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视角、内容和行文都非常精彩的一本书。著者说:“与春秋精神相比,魏晋风度显得有些造作而不自然,盛唐精神有些过于艺术化了,春秋才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丰富最生动最精彩的一章。”也许正是因为这由衷的歆慕,著者才能从“六经皆文”出发,追寻六经、象乐、城邦、君子、文言、礼乐、情感、时令等等春秋事物中的春秋精神、春秋风度和春秋气象。而诸如“六经”之于文体、“文言”之于语言、“兴观群怨”之于诗学、《月令》四时结构之于情感,确实把握住了文化的根与髓
评分参考
评分有时感觉可望,有时又觉得不可及。这显然不是一本一流的书,但这种追问的方式又让人觉得无比的兴奋。
评分某些书是文本与研究拉不开距离,缺乏张力;本书是拉的太开,从开天辟地开始拉拉扯扯,扯断了联系。
评分某些书是文本与研究拉不开距离,缺乏张力;本书是拉的太开,从开天辟地开始拉拉扯扯,扯断了联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