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多年,又在伦敦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从事新闻工作。现任《苹果日报》社长。先后曾任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顾问,《明报》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主任,《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多年,在港台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成都、沈阳出版文集十多种。
董桥写自己所藏的新旧清玩,这些有生命、有故事在里头的文人宝贝:如梁启超的遗墨,王世襄的玉钗葫芦,张充和的书画,林青霞的新书……从故事里走出来的,是清玩,更是人物,淡淡地栖身古雅的人物。他的散文是日常的叙事,平淡、平常、平实,清新可读。
在这个文字日渐粗糙化的年代,董桥把玩诗词、古画、闲章、羽扇……文字精致圆熟,具贵族的优雅逸致与文人的婉约多情。
《「記得」還續 》 零亂驟起、喧囂鬧騰、稀落將息……新嵗舊嵗的交替之際,窗外,總會有這麼一兩個時辰的鞭炮噼啪聲聲,讓人縱然有那千百萬般的記得,也不由地會被奪將了去片刻。 這一夜寒風挾鵝毛,飛白無痕,雪後紅瓦依舊。己丑去了,庚寅來了。 庚寅的正月初一,是一歲之中...
评分《「那也算文學?我才是文學!」》 喫葷喫素,人各有所好。餐桌上的葷素搭配,有人祇是調節口味,有人卻是夾雜信念,當然也有涉及健康養身的,興許還有涉及物價漲跌的。總而言之,眾口難調,不好弄。 通脹時代,生意還自以為拿捏得住的飯館,就直截了當地漲了價;生意哆嗦的飯...
评分《想起董先生》 今日禮拜天,董橋的隨筆依舊了,題為《想起佟先生》。然而,上一週整整的一個禮拜,卻是天天讓我想起董先生。網路裏頭不時尋覓,稍微有一點兒惆悵的味道。因為,上一個禮拜天,不曾讀見他的每週專欄-《辛卯隨筆》。 其實,若是人在香港,報攤兒上賣一份報紙,...
评分董桥是港台专栏作家中的一个异类。 这个“异”当然不是危言耸听,且听我慢慢道来:董桥的文体是刻意雕琢的,短短千字之间,吟哦唱诵,力求精致,简洁,颇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精神,这种苦吟文体,与现今普遍精神快餐化的专栏写作相异;董桥刻意保留一种旧派文人的风...
评分《「字紙簍拾遺」:上海別稱》 上海別稱甚多,除「華亭」、「滬」、「滬瀆」、「滬上」、「申」、「春申」、「海上」之外,亦曾有過「上洋」之稱。 今日讀董橋這一個週末的專欄,《馬婭來電話》一文裡頭有如此一段文字,內中亦有稱上海為「上洋」之記載: 「張愛玲說她大概是嚮...
"Horrors, my dear fellows, horrors!"
评分赶明儿笔记下
评分有闲情,文字简洁,雅致,有一股阴柔味道。
评分"Horrors, my dear fellows, horrors!"
评分书中写的尽是老派书生,旧时文人,文字虽好,并没有特别喜欢,偶尔读一读还行,读多了会觉得腻,感觉自己与他们不在一个次元。PS:“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这句甚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