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三位作者都是国际认知神经科学界的著名人物,其中Gazzaniga教授是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曾经是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Roger W. Sperry的学生和同事。Gazzaniga教授除了编撰这本教科书之外,还主编一套大型的《认知神经科学》文集,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2009年已经出版了第四版。 译者简介:周晓林 教授,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心理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会长,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1992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国工作;2001年获得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4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8年所指导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周晓林教授是多家国际、国内学术刊物的副主编或编委,并曾为3种刊物编辑4期有关汉语认知的专刊。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神经科学(包括神经经济学)、语言认知、注意选择与执行控制。 高定国 教授,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点、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和“985”三期心理学创新研究平台负责人。1987—199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中文认知、双语学习、认知障碍以及社会性疼痛等认知研究,目前已发表论著四十余篇。
欢迎翻开第三版!每当像认知神经科学这样的新领域出现时,人们对它的前途并不总是信心满满,甚至怀疑它会不会昙花一现。对新领域的新鲜热情就像看着一只第一次站立起来的小鹿一样,她能行吗?这崭新的生命能否发育长大?这新的生命中能放射出真正的意义吗?10年后的今天,认知神经科学已经空前繁荣。我们可以从诸多方面体察这种进步:领先的大学已经着手实施创新举措,旨在发展专门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向,以便为研究者提供这一领域研究所需的工具和跨学科研究的机会;新杂志每年都在创办,以适应认?神经科学新分支中文献数量的指数型增长;由于与会者人数激增,认知神经科学学会的年会年年爆满:从第一次会议时的400人陡增至2008年第十五次会议时的1800多人。
很经典的入门基础读物,翻译水平较一般市面上的英翻中要好读很多,阅读起来不会有中文比英文难懂的感觉~在其中找到了很感兴趣的emotio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和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书后的推荐阅读待看,部分文献更新较慢,不如social作为一个比较新的领...
评分1.历史视角。认知即知觉和认识的过程(也就是那些产生意识、感知和推理的东西),而“神经科学则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科学。所以这个标题可以解释为”有形大脑的功能如何产生无形心智的思维和想法。 最早的哲学观点,之后是联结主义(跳到进化心理学或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行为...
评分很经典的入门基础读物,翻译水平较一般市面上的英翻中要好读很多,阅读起来不会有中文比英文难懂的感觉~在其中找到了很感兴趣的emotio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和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书后的推荐阅读待看,部分文献更新较慢,不如social作为一个比较新的领...
评分1.历史视角。认知即知觉和认识的过程(也就是那些产生意识、感知和推理的东西),而“神经科学则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科学。所以这个标题可以解释为”有形大脑的功能如何产生无形心智的思维和想法。 最早的哲学观点,之后是联结主义(跳到进化心理学或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行为...
挺好的除了纸太反光T▽T……
评分职业生涯中第N次试图唤起自己对认知神经科学的热情而未果。决定彻底放弃,回归到传统的行为研究中去!
评分半条老命
评分算是翻译得不错的一本书,不难读懂!
评分作者满满的诚意;每章后面的推荐阅读很赞,都是近十年后的今天读了还有启发的综述;翻译多少还是有一点问题,原版还得撸起;每一章底下的结构还是有点乱;具体到实验的部分还是太粗略,实验逻辑实验设计实验程序有一些还是没讲清楚,该查文献的还是得查文献;下一次阅读重点:运动控制,注意与意识,大脑半球的偏侧化;进化的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