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上)

京華煙雲(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語堂(1895—1976)

是一位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旅遊家、發明家於一身的知名學者。因翻譯「幽默」(Humor)一詞,以及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三本雜誌,提倡幽默文學,因此贏得「幽默大師」的美名。

1935年在美出版《吾土與吾民》,自此享譽歐美文壇。次年移居紐約,致力寫作。1937年出版《生活的藝術》,成為翌年全美暢銷書冠軍。此後年年皆有新著,至1964年為止,共計出版《京華煙雲》、《蘇東坡傳》等三十餘部小說、論述、歷史傳記、英譯重編中國經典或傳奇。

林語堂為福建龍溪(漳州)人。譜名和樂,17歲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改名玉堂。28歲獲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學位。1923年獲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返國後任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兼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講師。開始以語堂為名發表文章。

歷任北平女子師範大學教授和教務長、中央研究院英文總編輯、史語所兼任研究員,及上海東吳大學法律學院英文教授。1928年編著《開明英文讀本》,風行全國。

1966年,返台定居陽明山。1975年以《京華煙雲》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1976年3月26日病逝香港,四月移靈台北,長眠於故居後園中,享年八十二歲。

出版者:風雲時代
作者:林語堂
出品人:
页数:461
译者:
出版时间:2010-5-21
价格:NT 3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146663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華語文學 
  • 林语堂 
  • 中國文學 
  • 近代史 
  • 翻 
  • 小说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京華煙雲》的大歷史背景起自1900年庚子義和團拳亂,終於1938年抗戰時代。以姚家、曾家、牛家三個大家庭牽連的人事物,勾勒出四十年來的中國輪廓。

林語堂之女林如斯曾寫:「浮生若夢」為此書的主旨。當小說給人以一場大夢的印象時,即成為偉大的小說,直可代表人生。

假如那一天,木蘭選擇的是另一輛健壯騾子拉的車,那麼她的一生也許就會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遭遇……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林先生语言之妙,时如行云之流畅,时如落花之幽静,时如匕首之犀利,阅之大快,自不必言;其文章立意主旨,亦毋庸我一粗浅之人赘述,只此说说对姚家木兰和莫愁的看法 木兰是书中的主人公,才高貌美,又有胆识又有分寸,一生传奇多变,颇令人赞赏;但林先生说木兰是“中国完美女...  

评分

林语堂曾经说过姚木兰是他心目中理想的中国女性典范,进退得宜,属于怀抱理想而勇敢抗争现实的大好青年。对大多男人来说,也许木兰真的就是梦中情人。不是太保守,懂得情趣,可以接纳丈夫的不忠;也并不太先进以至于女权至上,进得厅堂便还是曾家的好儿媳,守本分知礼数,...

评分

1、富有之家的千金小姐和丫鬟的区别,只要看态度是否从容雅静,就很容易辨别出来。 2、她跟骡夫们说话,洒脱大方,丝毫没有一般少妇羞怯的样子。 3、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  

评分

借着回家的功夫,将一整本《京华烟云》囫囵吞枣地翻完了。前面2章读得仔细,后面则未免草率。只是为了赶在回学校前翻阅完,省得将偌大一本书再搬回来。纸张摸着很舒服,只是封面显得张扬亮丽,略失了历史长卷的钩沉感。 读书,大部分是因了那新旧两部电视剧的缘故。电视的剧本...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虽然是文字,但是留下的却是一帧帧鲜明的社会缩影。喜欢木兰小时候生长的那个北京。喜欢林老先生的笔触。也找到了近代那些狗血的琼瑶剧情居然是有传承的~ 越发觉得木兰并非因为她本身是完美的,而是她的特殊经历、她的家庭给她带来的得天独厚先天优势,再加上本身的人格,造就了那么一个人人喜爱的木兰。不过,为什么红楼梦里的宝钗就没有那么受人待见,这个木兰就大家都说好了呢?

评分

虽然是文字,但是留下的却是一帧帧鲜明的社会缩影。喜欢木兰小时候生长的那个北京。喜欢林老先生的笔触。也找到了近代那些狗血的琼瑶剧情居然是有传承的~ 越发觉得木兰并非因为她本身是完美的,而是她的特殊经历、她的家庭给她带来的得天独厚先天优势,再加上本身的人格,造就了那么一个人人喜爱的木兰。不过,为什么红楼梦里的宝钗就没有那么受人待见,这个木兰就大家都说好了呢?

评分

虽然是文字,但是留下的却是一帧帧鲜明的社会缩影。喜欢木兰小时候生长的那个北京。喜欢林老先生的笔触。也找到了近代那些狗血的琼瑶剧情居然是有传承的~ 越发觉得木兰并非因为她本身是完美的,而是她的特殊经历、她的家庭给她带来的得天独厚先天优势,再加上本身的人格,造就了那么一个人人喜爱的木兰。不过,为什么红楼梦里的宝钗就没有那么受人待见,这个木兰就大家都说好了呢?

评分

虽然是文字,但是留下的却是一帧帧鲜明的社会缩影。喜欢木兰小时候生长的那个北京。喜欢林老先生的笔触。也找到了近代那些狗血的琼瑶剧情居然是有传承的~ 越发觉得木兰并非因为她本身是完美的,而是她的特殊经历、她的家庭给她带来的得天独厚先天优势,再加上本身的人格,造就了那么一个人人喜爱的木兰。不过,为什么红楼梦里的宝钗就没有那么受人待见,这个木兰就大家都说好了呢?

评分

虽然是文字,但是留下的却是一帧帧鲜明的社会缩影。喜欢木兰小时候生长的那个北京。喜欢林老先生的笔触。也找到了近代那些狗血的琼瑶剧情居然是有传承的~ 越发觉得木兰并非因为她本身是完美的,而是她的特殊经历、她的家庭给她带来的得天独厚先天优势,再加上本身的人格,造就了那么一个人人喜爱的木兰。不过,为什么红楼梦里的宝钗就没有那么受人待见,这个木兰就大家都说好了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