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1976)
是一位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旅遊家、發明家於一身的知名學者。因翻譯「幽默」(Humor)一詞,以及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三本雜誌,提倡幽默文學,因此贏得「幽默大師」的美名。
1935年在美出版《吾土與吾民》,自此享譽歐美文壇。次年移居紐約,致力寫作。1937年出版《生活的藝術》,成為翌年全美暢銷書冠軍。此後年年皆有新著,至1964年為止,共計出版《京華煙雲》、《蘇東坡傳》等三十餘部小說、論述、歷史傳記、英譯重編中國經典或傳奇。
林語堂為福建龍溪(漳州)人。譜名和樂,17歲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改名玉堂。28歲獲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學位。1923年獲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返國後任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兼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講師。開始以語堂為名發表文章。
歷任北平女子師範大學教授和教務長、中央研究院英文總編輯、史語所兼任研究員,及上海東吳大學法律學院英文教授。1928年編著《開明英文讀本》,風行全國。
1966年,返台定居陽明山。1975年以《京華煙雲》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1976年3月26日病逝香港,四月移靈台北,長眠於故居後園中,享年八十二歲。
京華煙雲》的大歷史背景起自1900年庚子義和團拳亂,終於1938年抗戰時代。以姚家、曾家、牛家三個大家庭牽連的人事物,勾勒出四十年來的中國輪廓。
林語堂之女林如斯曾寫:「浮生若夢」為此書的主旨。當小說給人以一場大夢的印象時,即成為偉大的小說,直可代表人生。
假如那一天,木蘭選擇的是另一輛健壯騾子拉的車,那麼她的一生也許就會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遭遇……
林语堂是用英文写这本书的,诚然,他也是想写给外国人看的,他想翻译《红楼梦》,但最终写就“Moment in Peking”,这本让我读在其中,无时无刻不想起《红楼梦》的民国小说。 章回的标题比传统章回小说更粗白,文字的叙述也比同时的白话文更浅显,有翻译的缘故,就像林...
评分愉快而沉思。 以一介女儿身读京华烟云,品木兰莫愁,我承认已自当狭隘了些。 可是,看到如此幸福的一众美好,我还想说,不要问别人为什么,而是多自问凭什么。 是的,我是写给一众正在美好或将要美好的。 在太多人眼里,木兰是矫情的。她玩味太多,她妙想太多。一个富里...
评分林语堂《京华烟云》里有一段论命格与婚姻的话: “人有五种命型,就用金、木、水、火、土来代表。男女婚配,就是这种命型配合的学问。命型若配得好,可以彼此相辅,彼此相成。有的两种命型,即使不是两者相克,渐渐也趋于两者相伤。” 他说,木兰是金命,莫愁是土命,荪亚是水...
评分林语堂《京华烟云》里有一段论命格与婚姻的话: “人有五种命型,就用金、木、水、火、土来代表。男女婚配,就是这种命型配合的学问。命型若配得好,可以彼此相辅,彼此相成。有的两种命型,即使不是两者相克,渐渐也趋于两者相伤。” 他说,木兰是金命,莫愁是土命,荪亚是水...
评分在暑假里看完了英文版的京华烟云,这真是我学英语史上的一件大事情。因为那本书确实很厚,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本厚厚的英文原著小说。书里面有好多好多关于中国的风俗,让我觉得分外有趣,甚至开始相信红楼梦可以译成英文。林语堂的文笔是非常平和自然和美丽的。 当是时(我...
虽然是文字,但是留下的却是一帧帧鲜明的社会缩影。喜欢木兰小时候生长的那个北京。喜欢林老先生的笔触。也找到了近代那些狗血的琼瑶剧情居然是有传承的~ 越发觉得木兰并非因为她本身是完美的,而是她的特殊经历、她的家庭给她带来的得天独厚先天优势,再加上本身的人格,造就了那么一个人人喜爱的木兰。不过,为什么红楼梦里的宝钗就没有那么受人待见,这个木兰就大家都说好了呢?
评分虽然是文字,但是留下的却是一帧帧鲜明的社会缩影。喜欢木兰小时候生长的那个北京。喜欢林老先生的笔触。也找到了近代那些狗血的琼瑶剧情居然是有传承的~ 越发觉得木兰并非因为她本身是完美的,而是她的特殊经历、她的家庭给她带来的得天独厚先天优势,再加上本身的人格,造就了那么一个人人喜爱的木兰。不过,为什么红楼梦里的宝钗就没有那么受人待见,这个木兰就大家都说好了呢?
评分虽然是文字,但是留下的却是一帧帧鲜明的社会缩影。喜欢木兰小时候生长的那个北京。喜欢林老先生的笔触。也找到了近代那些狗血的琼瑶剧情居然是有传承的~ 越发觉得木兰并非因为她本身是完美的,而是她的特殊经历、她的家庭给她带来的得天独厚先天优势,再加上本身的人格,造就了那么一个人人喜爱的木兰。不过,为什么红楼梦里的宝钗就没有那么受人待见,这个木兰就大家都说好了呢?
评分虽然是文字,但是留下的却是一帧帧鲜明的社会缩影。喜欢木兰小时候生长的那个北京。喜欢林老先生的笔触。也找到了近代那些狗血的琼瑶剧情居然是有传承的~ 越发觉得木兰并非因为她本身是完美的,而是她的特殊经历、她的家庭给她带来的得天独厚先天优势,再加上本身的人格,造就了那么一个人人喜爱的木兰。不过,为什么红楼梦里的宝钗就没有那么受人待见,这个木兰就大家都说好了呢?
评分虽然是文字,但是留下的却是一帧帧鲜明的社会缩影。喜欢木兰小时候生长的那个北京。喜欢林老先生的笔触。也找到了近代那些狗血的琼瑶剧情居然是有传承的~ 越发觉得木兰并非因为她本身是完美的,而是她的特殊经历、她的家庭给她带来的得天独厚先天优势,再加上本身的人格,造就了那么一个人人喜爱的木兰。不过,为什么红楼梦里的宝钗就没有那么受人待见,这个木兰就大家都说好了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