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波,筆名老鬼(插隊時外號),1947年生於河北,1966年高中畢業。1968年赴內濛古锡林格勒盟插隊落戶,1976年離開草原到山西大同礦機廠當工人。1977年底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新聞專業。1982年大學畢業,曾先後在文藝齣版社、《法製日報》社工作。現為自由寫作者。其代錶作《血色黃昏》影響甚大。
老鬼作品係列——
《血色黃昏》(1987年)
《血與鐵》(1998年)
《母親楊沫》(2005年)
《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團烈士尋訪紀實》(2009年)
修改老版本中全部錯漏,新增內容近三分之一,是作者唯一認可的正版圖書。
20世紀80年代母親在接受廣東電視颱記者采訪時,曾錶示晚年想寫一部盧梭式的迴憶錄。她說:我很佩服盧梭,很佩盧梭敢講真話的勇氣。所以也打算把自己的一生,盡可能大膽地寫齣來,以一個真實的麵貌齣現在讀者麵前,而不願意像有些人那樣總把自己裝扮成完美無缺的人。實際上,一個人總是有很多的缺點,有很多內心不一定很健康的麵。
《儿子老鬼》读后感 老鬼,名马波,是著名作家杨沫的儿子,杨沫是小说《青春之歌》的作者,这篇文章是杨沫写的。 之前,已经看过老鬼的《血色黄昏》、《母亲杨沫》两本书,近日又在罗宋汤的博客上看到《儿子老鬼》这篇文章。和博友罗宋汤的感觉一样“这几天在网...
評分杨沐作为一个作家,是优秀的,但作为一个母亲却有严重的欠缺。参加革命后,更是认为工作第一,革命第一,孩子是私事,是累赘,在她的日记中甚至有“甚至不害羞地说,不如死了好”。我们很难想象,孩子在家里不交粮票不给吃饭,孩子生病母亲出奇的平静,父母吃高级心孩子缺该挨...
評分老鬼不厚道。初中那会儿在《中学生阅读》上看过一段节选,描述的他自己和几个“革命青年”去自己家扫荡,连杨沫的雪花膏也被当作“小资产阶级作风”的体现摔了个粉碎。当时只觉老鬼那时年幼无知,被时代利用,外加青春期典型叛逆症状而已。到了大二时在图书馆看见这本书,读完...
評分这本书第一次是在报纸上刊连载的时候发现的,觉得报纸连载的不够全面,于是就借了这本书来看。通篇读来,才发现这本书根本就是一个儿子的回忆录,没有粉饰,没有掩盖,赤裸裸的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杨沫。真实的有时让我觉得无法读下去! 关于杨沫,我所知道只是她的...
評分2013
评分好久沒有讀過如此乾淨好不做作的文字瞭。
评分和李南央我有一個這樣的母親一樣,都有時代的烙印。
评分冷酷剖析,可見一類革命乾部的真性情,國傢結構的問題,生命史的珍貴記錄!除瞭作者毫不掩飾的戀母情結,其他都好。
评分從《廢墟之歡》上看到想讀,還蠻好看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