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出版的《八月未央》是安妮宝贝第一本小说散文集,其中虚构和纪实部分文字比例相当,执著于低调的清冷风格,诠释宿命和无常、爱情和死亡、告别和流浪,形成她延续至今的独特文风。读者从中更能清晰感受到安妮宝贝今天的写作,所关注和探讨的仍然是大范围的孤独人群的复杂情感处境,是置身城市之中的个性边缘的人群内心。生与死、情感与时间的探询才真正是一直令她着迷的游戏。
《八月未央》为十年修订典藏文集,收录了她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关注和探讨的仍然是大范围的孤独人群的复杂情感处境。
点击链接进入:
《告别薇安(10年修订典藏文集)》
《八月未央》
《彼岸花》
《蔷薇岛屿(10年典藏版)》
《二三事》
《清醒纪》
《莲花(2011版)》
《安妮宝贝十年典藏套装(套装共8册)》
《大方02》
《大方》 .
安妮宝贝,作家。
出生于七十年代中期,浙江。曾任职银行、广告公司、网站、杂志社等。
1998年在互联网上发表短篇小说,作品被广泛流传阅读。此阶段作品结集于《告别薇安》(2000)、《八月未央》(2001)。2000年终止互联网创作,开始职业写作。
陆续出版《彼岸花》(2001),《蔷薇岛屿》(2002),《二三事》(2004),《清醒纪》(2004)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摄影、散文杂文各式作品。题材多围绕城市中游离者的边缘生活,探索人之内心与自身及外界的关系,文体自省疏离,风格清洌。作品均持续进入全国各类畅销书排行榜,更被引介到香港、台湾、越南、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地区和国家。
写作之余,热衷长途旅行及徒步。2004年,徒步雅鲁藏布峡谷抵达西藏墨脱,此后出版长篇小说《莲花》(2006),入选2006年《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说,入选2009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30本书之一。2007年诞下女儿。同年出版散文集《素年锦时》(2007),谈论流年往事,阐述创作和生活观点。2009年参与出版摄影、音乐、短篇小说三方合作的《月》。翻译英文儿童绘本《有一天》《白雪晶晶》。2010年,摄影作品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当代艺术群展。
2011年,主编文学读物《大方》。小说《七月与安生》被改编成话剧。出版最新作品长篇小说《春宴》(2011)。
现居北京。
现在,“未央”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经常可以在网文,评论上看到这个词的出现,更有大批人用“未央”这个词作为自己的网名或者ID,最多的使用的就是“夜未央”,还有我见过的是“月未央”“鱼未央”等等,可见这个词有被滥用泛用的趋势。 “未央”这个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
评分文友谈亦舒和安妮,用的词是“各表一枝”,顶折衷的意思。然而在这里,我用的词却是“冷眼”,算是自家的论定;只求冷静,至于客观,尽力而已。 首先,安妮的成名是借助于网络的,这是形式。形式的不同本是无可厚非,但网络这种形式过于特别,甚至牵涉传统与现代的话题...
评分转帖http://blog.voc.com.cn/sp1/liwanbing/09520093425.shtml 看见一篇关于格非的文章,以前曾经做过格非的访问,格非是个很纯良的人,对文字有真正的挚爱。文中提到格非挺赞赏安妮宝贝,这个偶是知道的,以前格非曾向我推荐,说这个人文字好。我当时还有点疑惑,觉得格非老...
评分文友谈亦舒和安妮,用的词是“各表一枝”,顶折衷的意思。然而在这里,我用的词却是“冷眼”,算是自家的论定;只求冷静,至于客观,尽力而已。 首先,安妮的成名是借助于网络的,这是形式。形式的不同本是无可厚非,但网络这种形式过于特别,甚至牵涉传统与现代的话题...
评分风一般流离的宿命。 看安妮的故事,就像看一部电影,不知不觉中沉醉,醒来时,顿觉无名的凄怆,就像在麻醉。 无声的哭泣,只有眼睛听得见。安妮的世界,没有宝贝,只有残破冰冷的贝壳。 故事总是那样凄美,水一般的恨。
她的书人物都那么颓废。
评分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
评分安妮宝贝前期的作品有种刻意营造的孤独和桀骜,用力过猛反而不是很好看。合集后面几小篇还不错,她难得的一点,是不断在成长着。据说现在的笔名叫做庆山。
评分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
评分新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