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作家。
出生于七十年代中期,浙江。曾任职银行、广告公司、网站、杂志社等。
1998年在互联网上发表短篇小说,作品被广泛流传阅读。此阶段作品结集于《告别薇安》(2000)、《八月未央》(2001)。2000年终止互联网创作,开始职业写作。
陆续出版《彼岸花》(2001),《蔷薇岛屿》(2002),《二三事》(2004),《清醒纪》(2004)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摄影、散文杂文各式作品。题材多围绕城市中游离者的边缘生活,探索人之内心与自身及外界的关系,文体自省疏离,风格清洌。作品均持续进入全国各类畅销书排行榜,更被引介到香港、台湾、越南、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地区和国家。
写作之余,热衷长途旅行及徒步。2004年,徒步雅鲁藏布峡谷抵达西藏墨脱,此后出版长篇小说《莲花》(2006),入选2006年《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说,入选2009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30本书之一。2007年诞下女儿。同年出版散文集《素年锦时》(2007),谈论流年往事,阐述创作和生活观点。2009年参与出版摄影、音乐、短篇小说三方合作的《月》。翻译英文儿童绘本《有一天》《白雪晶晶》。2010年,摄影作品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当代艺术群展。
2011年,主编文学读物《大方》。小说《七月与安生》被改编成话剧。出版最新作品长篇小说《春宴》(2011)。
现居北京。
2000年出版的《八月未央》是安妮宝贝第一本小说散文集,其中虚构和纪实部分文字比例相当,执著于低调的清冷风格,诠释宿命和无常、爱情和死亡、告别和流浪,形成她延续至今的独特文风。读者从中更能清晰感受到安妮宝贝今天的写作,所关注和探讨的仍然是大范围的孤独人群的复杂情感处境,是置身城市之中的个性边缘的人群内心。生与死、情感与时间的探询才真正是一直令她着迷的游戏。
《八月未央》为十年修订典藏文集,收录了她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关注和探讨的仍然是大范围的孤独人群的复杂情感处境。
点击链接进入:
《告别薇安(10年修订典藏文集)》
《八月未央》
《彼岸花》
《蔷薇岛屿(10年典藏版)》
《二三事》
《清醒纪》
《莲花(2011版)》
《安妮宝贝十年典藏套装(套装共8册)》
《大方02》
《大方》 .
http://rootwoot.spaces.live.com/Blog/cns!F32287D6200436DF!1607.entry " 那时候我发誓一定要一个清华学计算机或者电子的男人。 他洁净而修长的十指,在电脑上冷静优雅的敲击。 他喜欢穿白棉布衬衣,梳平头,笑容纯净却疏离。" ...
评分http://rootwoot.spaces.live.com/Blog/cns!F32287D6200436DF!1607.entry " 那时候我发誓一定要一个清华学计算机或者电子的男人。 他洁净而修长的十指,在电脑上冷静优雅的敲击。 他喜欢穿白棉布衬衣,梳平头,笑容纯净却疏离。" ...
评分之后的某天,出现安妮宝贝的名字。不是滥俗的《告别薇安》,不是钟爱的《七月与安生》,只是《暖暖》。看她描绘那个温暖的北方男人,看暖暖结尾时的平静生活,我知道,我已爱上那个写字的女人。即便多年后读亦舒的《人淡如菊》,依然觉得《暖暖》是好的,文如其名,暖暖的感觉...
评分这个世界不符合我们的理想 ―――安妮宝贝 翻了一下评论,原来有很多人是厌恶她的。 我已经有很多年不看安妮了,只将她作为一种青春的记忆,偶尔怀念。后来出了《莲花》,也是草草地看完,没在心里留下太多痕迹。最年轻的时候看《告别薇安》,被她...
评分风一般流离的宿命。 看安妮的故事,就像看一部电影,不知不觉中沉醉,醒来时,顿觉无名的凄怆,就像在麻醉。 无声的哭泣,只有眼睛听得见。安妮的世界,没有宝贝,只有残破冰冷的贝壳。 故事总是那样凄美,水一般的恨。
她的书人物都那么颓废。
评分空虚的故事 空虚的时候读很舒服 不费脑子 就是一种任自己颓的快感 可惜我是期末考试前看的 于是。。呵呵
评分前面的部分,早期的短篇,不够成熟,但仍读的十分顺畅,没有艰难。最后的两部分,散文,有了最爱的安妮的味道。
评分一贯安妮的风格,冷清的宿命,无法掩盖的忧伤。但我读出我的一一个故事
评分依旧清冽的文字、淡雅深醒。我还是更喜欢安妮的长篇,总感觉她那清冽发醒的文字用来细致入微的挖掘一个人物才来得彻底,仿佛夏日午后一口气喝下一瓢清凉的井水般透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