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赫·斯通(Stone.M.H.),医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教授。他出版过十部专著,最近的一本是《病态人格:可治与不可治》,还发表了两百多篇专业论文并参与若干书籍的编写。他曾是探索频道“最邪恶的人”系列节目的主持人,《纽约时报》、《纽约邮报》、《纽约日报》、《泰晤士报》、《今日心理学》以及《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对他进行过专门报道。
晏向阳,英语文学硕士,大学教师,业余从事翻译工作,已出版译著上百万字。
《剖析恶魔》在详尽分析了600多个暴力罪犯的案例之后,斯通大致上沿着古代诗人但丁在《神曲》里定下的结构,把邪恶行为分出了22个等级。斯通告诉我们加强对邪恶的理解将如何有助于我们改进司法体系。他预言,终将有一天,人们可以判断出哪些罪犯是可以被拯救而回归社会的;哪些小孩已经表现出暴力犯罪倾向,却能在危险爆发前及时得到纠正。
这本书第13页写到: 一个行为要被称为邪恶,必须包括以下要素: 1.必须是惊人的恐怖。 2.行为前通常有蓄谋。 3.导致的痛苦必须超乎寻常。 4.行为本身看上去难以常理揣度,令人困惑,超出社会一般人的想象。 我拿这个标准衡量了以下喜欢的那个姑娘对我的调戏,那可真的堪称邪恶啊!
评分我一向不喜欢孔庆东,但是药家鑫案时,他因为说了句:“药家鑫长得就像杀人犯!”一时成了“领骂人”。 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展了一套阅读面部技术,通过实验、尝试、失误和总结,在先后分析了6000万个罪犯面部后,得出一种面部阅读方法,即通过分析面孔的某一...
评分迈克尔·赫·斯通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剖析恶魔》(THE ANATOMY OF EVIL)是他的一本精神病学著作。这本书与众不同之处除了网罗几乎所有著名杀手之外,还有作者对“邪恶”一词的定义与分级。 本书用但丁《神曲》地狱篇第三章开头,表达邪恶一词与它古老的宗教起源之间...
评分读完后觉得收获不大,至少没有获得我想通过本书了解的内容。在我看来,本书有两个明显的不足。其一,作者意图把“邪恶”这一主观之物客观化,本就不合常规,也没有通过本书说服我接受其可行性。我承认当初被本书吸引正是因为这个不同寻常的给邪恶分等级的做法。我们都知道,“...
归纳法,大量案例,邪恶等级的区分,着重童年经历、心理创伤、物理创伤和不良基因的整理,比较科学的猎奇向。总结和理论分析部分比较单薄,感觉对“十恶不赦”果然不好量刑...比如幼年纵火,尿床和虐猫与成为变态杀手之间的关联.
评分抱着想看犯罪人格剖析的期待却发现读了一整本案例。分析部分太少太浅了,令人感觉就像是为了牵引案例而随便写出来的。22个分级感觉并没有什么卵用的样子,只不过是对案例做了一个归纳,而且还有过于主观之嫌。实在不能算是什么可以给予人启发的“剖析”,或许当成侦探/犯罪类型文学写作的灵感来源都更合适些。
评分内容凌乱,感觉是跟风之作。对妒意杀人的宽容(甚至辩白)令我反感。不禁思考,一个人在一时激愤下临时起意杀人,真的就比心怀恶意事先计划的谋杀更“值得体谅”吗?这一阵突如其来的怒意难道就非此人的精神缩影吗?从随手抓起一把刀到结束对方性命的这段时间便不含任何谋划的念头吗?“理性地计划”比“有能力保持理性却放任自己失控”更邪恶吗?也许不存在“丝毫没有任何事先预谋”的杀人。
评分很好的素材案例库。
评分案例剖析有点肤浅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