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国治
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七十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
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编辑推荐
1.台北奇人、著名作家舒国治的首部谈吃作品,用味觉书写台湾的经典之书——“终身的晃游者”、 台北“小吃教主”、“生活趣味的杂项作家”、“旅行文学的作家”、台北的“地下市”、“文艺圈最佳导游”带你吃遍台北——想吃,来台北就对了:“台北是人情最温热,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别人的体贴之城。”
2.风靡十载,畅销两岸,写尽数十年台湾饮食文化——二十年前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在台湾文学横空出世后,舒国治凭借《理想的下午》《流浪集》《门外汉的京都》等一系列作品奠定了自己“文坛浪子”的地位。“我一直想写一些解决生活问题的文章”——养生也好、住房也好、追求快乐也好,当然还有最基本的吃饭。
3.舌尖上的台北,“吃的乡愁”,人手一册宝岛美食地图——“如果到了台北,我该吃什么、怎么吃?”全书囊括从台北到台南六十七个人迹罕至的美食秘境:从声名远播的清粥小菜、大肠面线到犄角旮旯里的西点面包房和蔬果榨汁摊……城市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没人知道这些街头小吃会在哪一天突然消失——“倘他们累了老了不做了,我又要到何处觅食呢?”
4.通过食物认识一个城市,这不止是一本小吃指南——食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入口,小吃的佳美,透露出这座城的性格,跟着舒国治追寻跟吃有关的记忆、乡愁,是一本“有味道”、“有故事”的台北城市指南。
◎内容简介
若一个年轻人,不想再忍受办公室同僚之难以公事,决心每天烘三百个葱花面包;
再如主妇每日中午将精心调制的五十个便当拿到公园卖,半小时卖完回家,
这皆是我所谓“理想的行业”,更别说对社会之贡献了。
本书为作者在《商业周刊》所发表专栏作品的集结,包括六十七篇有关宝岛隐秘食肆的小散文,凝聚了“台湾文艺界最独具慧眼食客”舒国治数十年来在台湾各地觅食的心得体会。该书自2007年面世来已经成了台湾旅行和了解台湾美食的必备宝典。在任何与台湾饮食有关的论坛、网站、APP上,舒国治和《台北小吃札记》都已经成为标杆式的经典内容——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按图索骥、不谙现代营销的古朴店家则将舒国治的文章剪报张贴在店铺门口作为宣传。
假如你有志探索宝岛美食,带上这一本书就足够了。
舒国治来南京做新书宣传,席间笑谑自己的胃囊中每年大概至多有一碗方便面、一瓶可乐的份额,遇到不得已时也能陪同朋友欣然吃下饮毕。然而,日常生活中,他是以“十全老人”自居的,对于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往往敬而远之。是这样一个终日游荡无所事事的闲人,他的脚步才得以在急速...
评分记得梁文道在某一期的《开卷八分钟》里曾力荐舒国治的书。本打算在去台湾之前读完这本札记,结果却拖到了今天。不过事后阅读也有一个好处,省去许多漫无边际的遐想,直接从字里行间找寻可能的共鸣。质朴无华、率真、平淡,这就是他的文字风格。 这样的随笔漫谈不宜多读,如同...
评分舒国治这两年大出书,我当然是近年才晓得他,一见倾心。手头有两本,一是《门外汉的京都》,一是这一本《台北小吃札记》,皆为朋友所赠。 《台北小吃札记》本是他为《商业周刊》所写专栏,每周一篇,写了一年半,而后结集成书。探寻走食的不但有台北小吃,附录中也有记录南下...
评分时光已近岁末,但天气却有些异常。白日里暖得像夏天,但一到夜晚却寒气逼人。下午下班之后,忙碌了一天的身体疲乏之极,于是和友人说,去吃鸡蛋面吧。 顶着冷冷寒风找到那家曾经吃过的面店。店铺很小,老板和老板娘亲自下厨。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点了一碗汤面,不一刻,热腾腾的...
评分从2002年来南京至今,日夜混迹流连于市井中,吃吃喝喝倒颇有些心得。只是,财力有限,金陵饭店等奢华、奢侈场所未曾进入过,穿肠而过的无非是些几元乃至几十元的街边小食而已,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在隆冬时节、苦风凄雨时,能得片刻暖身子、暖心窝总是极好,能和三五老友闲坐闲...
写得真好。
评分书是好书,但一口气读下来,一大半的时候突然就没了兴致,看不下去了。就像一桌好菜,正吃到兴头猛地没了胃口,强吃几口也犯着恶心,舒国治终究不是个好吃的人,吃饭于他,不过是散步路上的调剂。没从骨子里去爱。一口气读下来,就现原形了。不过每天睡前翻上个357篇,却是最好。
评分: I267.1/8663-2
评分不如穷中谈吃好看
评分舒国治的文笔着实怪异,文白掺杂,总觉得有些做作,而不是自然地融会贯通。内中所记的小吃店,此次赴台几无机会品尝。然而逛了几次夜市得出结论,要能进入夜市之情绪,方能品尝内中美味。否则便会像我那样跑出夜市,去寻别一种美味。到最后也是满载而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