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刀之阳面

刀尖:刀之阳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麦家

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当代谍战特情文学之父。新智力小说领军人物。

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

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创作系。

1986年至今,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风语》、《刀尖》。

作品多次被影视改编,口碑、 票房、收视率节节高攀,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类型文学风向。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麦家
出品人:文治图书
页数:256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1
价格:2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020355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麦家 
  • 谍战 
  • 小说 
  • 悬疑 
  • 刀尖 
  • 中国 
  • 文学 
  • 中国现代小说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耗时最长的心血之作,真实还原中共王牌特工尘封七十年的传奇。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国党军密码专家白大怡无意中发现了日军对中国实施的一个险恶计划,为揭穿阴谋,他以故意被“暗杀”的方式将秘密传出去。延安、重庆得到消息后,分别启用了潜伏多年的高级特工林婴婴和金深水。在粉碎阴谋的这场战斗中,金深水被林婴婴成功策反加入共产党……所有理想和情感纠葛,被抑制的爱情、被扭曲的人性、被蒙蔽的阴谋,构成那个特殊年代最危险的工作:刀尖上行走。

《刀尖》创作大事记:

1981年7月27日:浙江富阳人民医院,麦家偶遇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五系招生官王亚坤,临时被安排入伍体检,终为该校福州分院录取。该校总部在郑州,现更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有“军中清华”之美誉。该校五系当时在全军有福州、南京等三所分校。

1981年8月29日:麦家登上福州鼓山求学,这是当时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福州分院的所在地。

2002年10月:麦家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获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中国长篇小说”第一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2003年7月:麦家第二部长篇小说《暗算》出版,获第四届四川省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03年8月:成都寓所,阔别20年的王亚坤夫妇携《解密》、《暗算》突然到访,并带来整整一箱材料,希望麦家写写“箱子里的事情”。麦家看完材料,创作冲动十分强烈。

2003年9月—11月:麦家完成第一稿,取名《两个老牌特务的底牌》,王亚坤夫妇看完觉得不够真实,不同意对外刊发。

2004年—2007年:王亚坤夫妇不辞辛苦,东奔西走,寻寻觅觅,又收集更多材料,提供给麦家。

2008年3月—10月:麦家根据庞大的材料和档案资料,又创作第二稿,取名为《刀尖上行走》,得到王亚坤夫妇首肯。

2009年——2010年:创作出版《风声》《风语》期间,麦家根据王氏夫妇和有关审读机构的建议和要求,对第二稿又进行多达数十次局部修改,终于获准对外刊发。

2011年4月:根据出版编辑意见,麦家又作修改,最终定稿,更名为《刀尖》。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我的男朋友是一名谍战剧爱好者,因此我也就跟在他身后被迫博览了近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冒头的群剧,其中,《暗算》无论是原著还是改编,质量都属上乘,也第一次让我知道,这种大唱主旋律的国产剧,这种墨守成规的历史剧,也能拍得如此百转千回,甚至有了一丝诗和禅的意...  

评分

烂啊~真烂啊~麦家你可是写出《风声》的作者,怎么能写出这么烂的说啊,你要买房了在骗稿费吗?整本书枯燥的如石蜡,平淡的毫无起伏,儿女之情,爱国主义老套做作,真不敢相信这是号称中国悬疑谍战大师的作品,如果套用最近韩寒和方舟子的论战,我真的怀疑这是麦家的枪手团队的...  

评分

评分

该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耗时八年打造的一部心血之作,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忠实还原了中共王牌特工尘封七十年的传奇故事。 《刀尖》分为《刀尖:刀之阳面》和《刀尖:刀之阴面》上下两部分。我看的是下部,所以有些时候只能自动脑补,好在大部分时间是可以看得懂的。 抗战时期...  

评分

密码解密、高度智力、奇人奇谋,这是麦家曾经最大的特色,他通过《暗算》、《风声》、《风语》等剧,把我国谍战剧拔高到了一个新旅程,到了他最近的一部谍战剧《刀尖上行走》,他却抛弃了那些隔空斗智的高级智力比拼,完全将人物置于敌后的真刀真枪的肉搏战中。而这部充满了76...  

用户评价

评分

无可救药的作者,如果《风声》前言用伪纪录片的形式阐释历史让人稍微一亮外,这次纯重复,语言完全是中学生水平,即便电视剧剧本都要比这个更有文学性吧。开头那手记——“清晨醒来看自己还活着是多么幸福,因为我们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是最后一个”,赤裸裸的《美国丽人》嘛

评分

麦家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因此再减一星。书的转折太随意,推理疯狂,毫无逻辑可言。与之前的《暗算》等作品比较,这本书几乎难以让人相信出自同一作者笔下。如果说电视上谍战类雷剧层出不穷的话,小说里号称“鼻祖”的麦家,也渐渐江郎才尽了。

评分

那个时代,我们相信谁?人物之间的纠葛和细节处理得不错,这需要很大的耐心。

评分

茅盾文学奖就这水平啊……

评分

不思进取,困死原地,只不过是这样而已。创作态度之虚伪被这“阳面”自以为是故弄玄虚的笔调一烘托,令人恶向胆边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