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炮火烧遍
四载生灵涂炭
那个八月,霞飞,毛奇,克卢克。。。。。。粉墨登场 那个八月,按小时计,按分钟计
那个八月,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开帷幕
那个八月,人类那样的自以为是
一些人在战争中崛起,操纵亿万生灵
在战场上布局,在战场下斗智
如同这只是一场游戏
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本书出版于1963年,和其后于1971年出版的《史迪威在中国》皆获得了“普利策奖”。
得到听书: 首先,我们通过背景介绍,探讨了一战的深层次根源,包括政治上的德国崛起带来的欧洲格局变化,和思想上的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 然后,我们讲了在开战之前双方都各有计划,但无论是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还是法国的第17号计划,都是着眼于速战速决,可以说,对漫长而残酷...
评分最近看了一本好书,是美国女作家巴巴拉·塔奇曼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写的,书名是《八月炮火》。全书分为“计划”、“爆发”和“激战”三个部分,很系统的向我们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成因、欧洲列强们为夺取霸权而而勾心斗角、战争初期几场大的战役——烈日攻防战、坦能堡战役、...
评分这本书非常牛逼,写的磅礴大气又很有趣,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翻译的不是太好,句子不是很符合中国人阅读的习惯。 这个作者还写过一本《the distant mirror》,可惜还没有被翻译过来。
评分非常个人向的书评,为自己而写 最近重读了《魔山》,尽管令人精疲力竭,还是颇有收获,对它的理解似乎有所更新。一个念头逐渐产生:使汉斯·卡斯托尔普走下高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反正最近很闲,便找来了这本书,准备好好了解一下。 只是,《八月炮火》和我想看...
评分当我融入《八月炮火》的世界时候,脑中立即回想起丘吉尔的《一战回忆录》那套巨著,二者在展开同样的历史画卷的时候,其描述是何其相似:同样的气势磅礴的语句、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宏伟的欧洲局势图、同样的幽默感、同样的对事件主人公主观判断和客观行为的生动描述、同样的对...
翻译太牛了。更像是文学作品。
评分“如此做派,唯一的功效是使得两地群情激愤,民心向背”。译者好像没搞清楚民心向背是什么意思。 加上此书制作粗糙,没有注释,果断转投上海译文1981版。
评分对编辑肆意删掉原书图片这一行为感到十分不解
评分初读这本书已是2007年的事。当时拿出纸笔一页页地摘抄,只是一味惊叹,塔奇曼怎么能够这样写历史。而知道塔奇曼又是因为另一本书——美国心灵。
评分跟《史迪威》一样,一如既往地引人入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