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自序
緒論
1.本書目的在建立獨立的知識論尤注重於知識之集閤性
2.本書以知識講文化又以文化講知識雖似循環的然卻並不想避免
3.文化之最低的與最高的兩種定界
4.本書之主張為多元相交作用論
5.本書分三部分
第一編從知識而說到文化(關於知識的性質)
第一章直接的見聞
1.見聞的知覺與辨彆的解釋是雖可分析而實際上總在一起的
2.心是級級高升的綜閤作用
3.感覺是混閤的作用
4.知覺是配閤的作用在配閤中意義始參入而感覺與知
覺都是造成者
第二章在外的相關者
1.必有相關者在感覺背後
2.但相關者究竟為何卻不可多說隻能承認為止
3.相關者是大概的限點而已隻由於推測而知
第三章概念作用
1.騰離瞭現前的知覺便升為概念
2.概念由於騰離瞭知覺把其中的意義抽齣而凝閤為一以成
其騰離的過程是由於從影相淡褪變為模糊而起後來變為記號
再移用於他處遂成為符號符號一起概念乃完成
3.有些由意義而成的概念其起源不盡齣於經驗而乃是齣於邏輯
4.概念中有由邏輯性質而成的倘其規範作用愈大便愈變為範疇範疇的齣現卻必與文化全部相配閤
第四章空時與物
1.外在者知覺概念三者是疊閤的因為知覺是外在者的指數概念雖直接代錶知覺卻又必間接指謂外在者
2.以空時二者為例其根據皆在於外在者其形態皆現於知覺其性質則為概念所說明但三者不一緻
3.再以物為例以明此種疊閤及其不一緻
4.這種疊閤因其中有互相影響故難以分析因為愈研究其真正性質卻結果反愈變為概念既為概念則必受概念的性質所拘束
第五章主觀與客觀
1.每一種造成者必有所依憑的所與此外尚有所受的影響由知覺到概念是所與的左右力漸減低而影響的參加力漸增大
2.主觀與客觀的分彆有兩種即物心與能所
3.尚有第三種即人我乃是由社會而生的三種主客之分皆是用客觀為材料以造成主觀
第六章知識即價值
1.知識必有所為
2.有個永不站住的逝去同時有個反抗逝去的稍稍握住
3.握住即是知識本書把知識的三種看法閤而為
第二編從文化而說到知識(關於知識的製限)
第一章言語
1.言語有民族性抽象名詞往往代錶那個民族的文化
2.文字變化與思想有關係
3.言語與常識的構成
4.言語隻可用行為主義說明之
5.言語拘束思想之又一例
第二章邏輯
1.邏輯與言語之關係傳統邏輯的性質
2.傳統邏輯基於本體屬性之哲學
3.新邏輯是基於函數關係的哲學
4.形而上學的邏輯是基於自身超越的哲學
5.辯證法邏輯是基於相反律四種邏輯各有用途互不相同
6.對於邏輯性質的一個反駁
第三章哲學
1.總括性的概念乃哲學所從事的
2.理論知識容易為我們自己的態度所左右
3.理論知識亦必是有所為的
4.範疇的來源有二即邏輯上所推得與文化上所需要
5.一切哲學以本體論宇宙論居首而以人生論道德論社會論政治論居尾其實乃係倒裝
6.從哲學方法上證之
7.科學理論即為哲學
第四章社會思想
1.社會團結的需要影響於思想社會內對抗情形亦然
2.以中國為例而證明之
3.政治理想與政治實施為二
4.教育是政治的奴隸
第五章真理
1.知覺的徵驗隻能於反證上有力量
2.真是由於訂正而齣
3.境況決定以外必須加以麵觀的有限可能
4.修改舊來的三種標準
5.境況決定說須包有曆史
6.並且又須包有未來的動勢故真理有些略同於理想
第三編中國思想之特徵
第一章中西思想之根本異點
1.中國無本體哲學而有整體哲學無個體哲學而有職司哲掣
2.中國思想上天之特彆地位
3.中國思想分先秦宋明清代三期各有特色
第二章中國思想的社會背境
1.中國書籍是專給士階級用的
2.儒傢思想最宜於統一後的士
3.在《孟子》上容易證明理論是填滿文化上間隙的需要
4.宋明理學是加強士的心理上信力
5.理學修養是中國的瑜伽
6.神秘的整體主義
7.清儒是轉嚮於注重人性的研究
8.中國名學與西方不同
第三章中國哲學上的範疇
1.論思想軌型以範疇來錶現之
2.西洋思想上的範疇錶
3.中國思想上的範疇錶
4.中西思想的不同是由於範疇有所不同
5.討論“本”的範疇及其影響
6.本的範疇與社會組織之關係
7.其及於道德觀念的作用
8.附論二點
結論
1.一個大概的總結
2.迴答一個詰難
3.一個餘義
4.一個更正附帶於此
附錄
一科學與曆史之對比及其對中西思想不同之關係
二從中國言語構造上看中國哲學
三思想言語與文化
四不同的邏輯與文化並論中國理學
五思想自由與文化
後序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