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纪实中国 纪实 何伟 中国 旅行 随笔 社会 美国@Peter_Hessler
发表于2024-11-22
江城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说起来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内容,然而,却又让我时而感动不已,时而强忍住笑。其实这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与经历的报告文学。96到98年,正好是我从初中到高中的时候,书中很多的人和物,完全不令人陌生,甚至就像曾经见过一样充满怀念。
评分读何伟的书,对中国读者来说,那种体验或许就犹如观看自己小时候的录像视频一样,一切都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新奇而又极富吸引力。
评分书本身打四星,还有一星给作者的善良。
评分挺好看的。美国人的精英教育还是有一套,教出来的学生还真能去一种异质文化中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并且用其受到的教育去熏陶周围。这本书真是一面好镜子,照出了我们觉得平常都有点忽略了的生活
评分漫涨升爬的江水刻度,像十年二十年时间一样,淹没了一座城市和无数记忆。许多年后回想起何伟的文字,总记得那些努力生活,为了走到外面世界的国人。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
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在普林斯顿主修英文和写作,并取得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海斯勒曾自助旅游欧洲三十国,毕业后更从布拉格出发,由水陆两路横越俄国、中国到泰国,跑完半个地球,也由此开启了他的旅游文学写作之路。
海斯勒散见于各大杂志的旅游文学作品,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中,《江城》一经推出即获得“奇里雅玛环太平洋图书奖”,《甲骨文》则荣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图书等殊荣。海斯勒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那一年我大三,在成都的一所高校上学。一次短暂的假期,坐大巴车到了重庆,在城市漫无目的的晃荡了一天之后,在朝天门广场买了一张到武汉的船票。船在黄昏时分起航,码头上是拥挤的人群。我所在的二等舱有四个铺位。其他三个铺位的主人是从贵州来三峡旅游的女人。那是我第...
评分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感受有点奇怪,因为我感觉到自己的思路明显是和Peter站在一边的。简单的说,我在他的书看到了以前的自己,而现在的我一直用一种带有西方价值观的思维方式去审视过去的,包括以前的教育和在这个教育体制下产生的我。虽然我并不来自四川,但是书里面提到的...
评分镜中的斯芬克斯 ——彼得·海斯勒和他的“中国三部曲” 认字癖这件事,恐怕任何一种语言的初学者都一样。1996年,27岁的美国人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初来中国,在当时还隶属四川的涪陵师专“支教”。每天早上,他跑步经过各种刷满汉字的墙壁时,都试...
评分一、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它的内容一点概念也没有,在我的想象里,它大概是本游记,也可能是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文化层面的评论集。我完全没想到,它其实只是作者在涪陵的两年教书生涯的生活记录而已。 这多少让我有点失望。并不是这种形式有什么问题,只是它实在是太「容...
评分《江城》的阅读交织着惊奇与亲切,因为它与《寻路中国》无论异还是同都十分清晰。异,惊奇;同,亲切。 1996年—1998年间,二十七八岁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以“和平队(Peace Corps)”志愿者身份在四川涪陵师专担任英语老师。《江城》便是他对这段经历的纪录和思考...
江城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